俄罗斯劳动人口下降到7340万,紧缺150万劳动力!不要黑人,不要中东地区人,不

顾议史实 2025-10-13 17:42:36

俄罗斯劳动人口下降到7340万,紧缺150万劳动力!不要黑人,不要中东地区人,不要印度人,就想要三个国家移民!   俄罗斯现在急得像锅上的蚂蚁,干活的人越来越少,用工缺口高达150万,可偏偏它还挑三拣四,不要黑人,不要中东人,也不要印度人,就盯着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这仨“老朋友”下手。   问题是,这仨国家自己也不富裕,能不能满足俄罗斯的胃口,真不好说。   劳动人口掉到了7340万,这是俄罗斯独立以来的历史新低,光2024年一年,出生人口才122万,死亡的却有182万,净减60万,换句话说,俄罗斯每年都在“少一座中等城市”。   更糟糕的是,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年轻人不是上前线就是跑出国,国内青壮年劳动力直接被掏空,市场上的技术岗位空缺已经逼近150万。   面对这种局面,俄罗斯劳动部长都忍不住放狠话了,说这不仅是用工问题,是“民族的生死存亡”。   但俄罗斯不是急病乱投医,它在挑人,而且挑得很“讲究”,不看学历、不看能力,先看文化。   黑人不行,穆斯林不行,印度人也不行,为啥?因为融合不了,怕惹事,怕像欧洲那样引进移民反被“反噬”。   这不是种族歧视,是政治计算,俄罗斯要的是“能干活、能听话、能融合”的劳动力,首选当然是文化、语言、宗教都差不多的,所以目光锁定在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   亚美尼亚,是俄罗斯的“技术移民宝库”。之前俄IT人才跑去亚美尼亚,现在俄罗斯想把亚美尼亚的人才请回来。   据说亚美尼亚的GDP在2022年直接涨了13%,靠的就是这些从俄罗斯“逃”过去的高技能人才,现在俄罗斯想“反向操作”,把这些人再挖回来。   白俄罗斯,是“工程师输出大户”,2024年白俄罗斯来俄的技术移民里,工程师占了六成,而且两国的技术标准相通,白俄罗斯来的工程师一落地就能开干,企业直接笑开花。   摩尔多瓦算是文化“备胎”。虽然来的人不多,但因为语言、宗教、生活习惯都和俄罗斯接近,摩尔多瓦人在俄罗斯落地就能适应,算是补位选手。   这三国有个共同点:都是东正教文化圈,和俄罗斯“同宗同源”,移民来了不容易闹冲突,而且他们的国家规模也不大,经济发展有限,人民对工作机会更敏感,俄罗斯这一招叫“精准引才”。   为了让这些“目标移民”更快来,俄罗斯也开始放大招,俄政府2025年刚出台的新政,直接对独联体国家劳工免除语言和历史考试,还简化了招聘流程。   更狠的是,还推出了个新玩意儿:“价值观签证”,只要你认同俄罗斯那一套传统道德观念,就能直接拿到三年临时居留权,连语言要求和配额限制都省了,换句话说,只要你“像我们、信我们、听我们”,那你就来吧,门开着。   此外,俄罗斯还给独联体国家下放了23.4万个移民配额,几乎全投向中亚和东欧,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把移民政策当成“战略工程”在做,不是单纯的招工,是在补国家“人力根基”。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俄罗斯的“高门槛移民法”虽然在文化上安全感拉满,但在现实中却可能力不从心。   首先,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这三国本身也在“缺人”,年轻人早就往欧洲跑了,谁还愿意往战事频发、经济承压的俄罗斯去?俄乌冲突开打后,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上大打折扣,很多人心里都有顾虑。   其次,俄罗斯要的是“既懂技术又能融合”的紫薯精,可现实是,这种人本来就少,三国加起来都不一定够俄罗斯填补150万缺口,更别说还要考虑地缘政治、人才流动和社会稳定。   再者,文化单一不等于社会稳定,欧洲确实在多元文化上踩了坑,但俄罗斯的“纯文化移民”也有可能变成“闭门造车”。   一旦这批移民在社会融入、住房、医疗等问题上出现新矛盾,俄罗斯可能要面对另一场内部考验。   俄罗斯这波“只要熟人”的移民策略,是它对现实人口危机的迫切回应,也反映出它对文化认同的强烈坚持。   从国家生存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有它的逻辑,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靠圈子里人“自救”,能走多远?   能不能缓解人力危机,能不能守住社会稳定,俄罗斯要靠这三把钥匙开锁,但问题在于,这把锁,可能比它想象的更复杂。   未来俄罗斯要不要放宽标准,要不要引入更多“非熟面孔”,或者转向技术自动化替代人工,这些问题它迟早得面对,眼下的选择,既是应急,也是赌注,而这场赌局,赌的是俄罗斯的未来。

0 阅读:2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