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4岁的董竹君来了“月事”。很快,她的“初次”拍卖会,就被提上了议程 董竹君190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穷苦人家。父亲拉黄包车,母亲帮佣维持生计。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她从小就懂事。6岁开始进私塾念书,学点字识点理。父母虽穷,但觉得孩子多学点东西,以后能有点出路。董竹君聪明,很快就跟上私塾的进度。私塾里男孩女孩混着学,她坐在那儿认真听讲。那些年,她家境虽差,但她没落下学习。1913年,父亲得伤寒病,花不起钱看病。家里借高利贷,债务越滚越大。债主逼上门,董竹君13岁就被送进福州路的长三堂子,当清倌人卖艺不卖身。老板给了300块大洋,换她父亲的命钱。她先去戏院学几个月唱戏,母亲接回后梳妆打扮,直接推她进青楼。从那起,她每天练曲子,弹琵琶,接待客人表演。青楼规矩严,她慢慢适应,积累些熟客。那些客人多是富商官员,来听她唱小调。 董竹君在青楼卖艺一年多,日子虽苦但她咬牙坚持。1914年春天,她14岁,来了月事。这在当时意味着她长大成人。老鸨一查实,马上着手准备拍卖初夜的事。老鸨把这当发财机会,因为董竹君长得标致,唱得也好,已有不少常客。拍卖程序启动,通知那些熟客来竞标,价码定得高。老鸨忙着张罗,董竹君知道这关难过。就在这节骨眼上,夏之时出现了。他27岁,是个青年官员,常来青楼听戏。夏之时听她唱曲,觉得她有才情,就多来几次。两人聊得来,他打听她背景。知道她处境后,夏之时提出出钱赎身。董竹君听了摇头,不肯接受。她觉得赎身就等于卖给自己,怕以后没自主。夏之时劝了几次,她还是坚持己见。董竹君想自己脱身。她借口生病,躺在屋里等机会。一个黑夜,她溜出后门,坐黄包车去虹口旅馆。夏之时在那儿等她。两人见面,商量下一步。逃出两周后,他们在上海办简单婚礼,从此董竹君离开青楼,开始新阶段。 1915年,董竹君去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念书。她在那儿学法语,打算以后去巴黎深造。夏之时从四川来信,叫她赶紧回去。他寄了把手枪给她,说是防贼。董竹君没法,只能收拾行李回国。夏之时还让四弟监视她上海活动。她回到四川合江,住进夏家。夏之时那时政治上走下坡路,还染上鸦片瘾。抽大烟让他脾气越来越坏。董竹君怀孕生孩子时,他都没去探视。她在家闲不住,想干点事。开了富祥女子织袜厂,雇工人织袜子卖。厂子跑了阵子,赔本关门。她不死心,又办飞鹰公司,卖些货物。结果市场不好,也破产了。那些年,她家境虽有起伏,但她总想自立。夏之时控制欲强,不让她出门深造。她在四川待着,慢慢对婚姻失望。 1929年,董竹君跟夏之时分居五年。1934年,他们正式离婚。董竹君提两个条件:夏之时付抚养费,教育四个女儿上大学。夏之时答应了,但后来没兑现。离婚后,他派人来抢孩子。董竹君死活不让,带着孩子离开夏家。她一个人拉扯孩子,日子过得艰难。但她没闲着,1930年办群益纱管厂。募集一万元资金,买机器雇工人生产纱管。厂子刚有点起色,1932年日军打上海闸北,炮弹炸了厂房。设备毁了,生意停摆。她清理废墟,没灰心。1935年3月,她开锦江川菜馆。馆子装修得体面,菜品地道。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些上海滩大佬常来吃饭。南京和上海的军政官员也光顾。连卓别林来上海时,都点她的香酥鸭尝鲜。锦江川菜馆火了,她赚到钱。又开锦江茶室,生意越做越大。 1940年冬天,董竹君去菲律宾办事。结果被当地人疑为日本间谍,关起来审问。幸好朋友帮忙证明,她才脱身。1945年初,她回上海。锦江两店让代理人张某管得乱七八糟。账目不清,生意下滑。她亲自查账,换人手,慢慢恢复正常。上海解放后,她响应号召,用锦江两店的人员办新锦江饭店。她把多年攒的钱和15万美元全捐给国家。还交出自家花园住宅。只留郭沫若题的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董竹君一生坎坷,从穷丫头到青楼女子,再到离婚单亲妈,最后成企业家。她没靠男人,靠自己闯出一片天。
蒋介石私生活有多混乱?贴身秘书晚年才敢说破,宋美龄的做法绝了。蒋介石天性风流,虽
【1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