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法国、德国、西班牙加起来还大,地下埋着数不清的铜矿、煤矿、稀土,按理说守着这金山银山,日子不该差。可问题是,这些宝贝疙瘩运不出去。 甘其毛都口岸,每天都有几百辆载着煤的卡车排队出境,长龙望不到头,司机一等就是几天,远处是静得出奇的蒙古草原,广袤、贫瘠、安静得让人心慌。 资源堆成山,财富却流不动!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日子却过得比谁都紧,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案其实就藏在这条“运煤长龙”里。 蒙古是个“被锁住的国家”,没有海,没有港,所有出口都得靠陆路,想要把矿卖出去,路线就那么几条,而且全得穿邻国。 世界银行早就点破了这个难题:像蒙古这样没出海口的发展中国家,出口成本比沿海国家高出50%,说白了,别人卖一吨矿赚100块,蒙古可能连70都到不了。 再看蒙古和中国这边的口岸情况,13个公路口岸、一个铁路口岸,哪儿够用啊?一辆辆卡车排队、火车等着换轮子,光是过个口岸都能卡你几小时起步,运输效率低得不像话。 更别提铁路轨距的问题,中国用的是1435毫米的“准轨”,蒙古却用1520毫米的“宽轨”,火车到了边境还得“换轮子”,整个过程又慢又贵。 这是技术问题?其实是地缘政治留下的印记,苏联时代给蒙古修的铁路,如今成了蒙古出口的“慢车道”。 蒙古唯一的纵贯铁路,还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人修的,到现在还是单线铁路,每天最多13列火车,一年下来也就620万吨运力。 听着像不少?但要知道,中国一个大型煤矿一年就能吞掉三四千万吨,这点运力,连“开胃菜”都不够。 再说说临策铁路,这条穿越沙漠的铁路,是蒙古想要打通中国策克口岸的重要通道,全长768公里,投了42.7亿,但被称为“沙漠幽灵”。 为啥?沙害太严重了,沙子能把轨道埋1.5米深,火车一跑就陷,一年治沙成本三四千万,火车还七天一趟,去年一个月最少的时候只发了36列。 这能挣钱吗?靠它出口煤,简直是“拖家带口进沙漠,赔了夫人又折兵”。 现实就是:铁路是瘫的,公路是堵的,矿是好矿,运不出去就是废石。 把煤挖出来就能挣钱?蒙古的煤,走一趟就像进了一场“奇幻漂流”。 从矿坑出发,开到口岸要17美元,口岸各种杂费再来3.5美元,进了中国还得短途运输9美元,到京唐港一吨煤的价格是1183元人民币。 可市场报价才1250元左右,去掉各种成本,蒙古其实赚不了几个钱,这还是好行情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是倒贴。 更让人抓狂的是,汽运比铁路贵10倍,铁路每吨每公里五六分钱,公路却要五六毛。 但问题是,铁路不够用,蒙古只能靠卡车顶着,一吨煤多花几十块运费,利润自然被吞光了,这是不是“赚的是矿的钱,亏的是快递费”? 其实蒙古也不是没想办法,比如策克口岸铁路专线,中铁十一局中标了,大家以为很快就能通车,结果项目被蒙古单方面喊停。 现在搞个传送带都磨磨蹭蹭,进展慢得像蜗牛爬,这背后,其实是蒙古国内政策不稳定,说变就变,合作方也只能干着急。 更麻烦的,是蒙古那套“第三邻国”政策——既想靠近中国挣钱,又怕太依赖中国,想拉拢俄罗斯、美国、日本平衡。 结果就是,脚踩两只船,谁也不敢真投钱,中国这边一听你又要“看第三邻国脸色”,自然也不敢放开手脚大干快上。 内部运输更是一团乱,煤要运到京津唐,还得协调不同铁路局的车皮。 有时候为了拿车皮,还得“托人花钱”,这成本谁来出?企业最后只能咬牙撑着,利润早就被这些“隐形成本”吃光了。 再加上国际煤价说变就变,蒙古的出口量也跟着“上蹿下跳”。 去年策克口岸焦煤出口一度腰斩,原因就是全球焦煤价格下跌,蒙古没定价权,只有“看行情吃饭”的命。 说到底,蒙古不是没矿,是矿运不出去,地理位置限制了它的命运,基础设施拖住了它的脚步。 想走出这片困局,靠资源本身没用,得看能不能把资源变成财富。 甘其毛都到嘎顺苏海图的铁路正在修,预计2027年开通;奥尤陶勒盖铜矿也开始用电动矿卡,运输效率能提不少。 这些都是好消息,但问题是太慢了。铁路没修好之前,煤还在堆,钱还在亏。 蒙古的经济结构太单一,九成出口靠矿产,一遇到运输瓶颈或市场波动,整个国家就“发烧”。 这就是典型的“资源诅咒”——矿越多,命越苦,不是矿不好,而是没能力把矿变现。 解药在哪?两个字:合作,尤其是和中国的深度合作。 从铁路建设到通关效率、从市场对接到投资保障,蒙古要真正富起来,必须彻底打通这条出口命脉。 靠运煤的卡车排长队,不是办法;靠反复横跳的外交政策,更是死路。 未来的好日子,不在地底下的矿里,而在地面上的路上,谁能帮蒙古把这条路修通,谁就能和它一起走得更远。 信源:搜狐网—— 如果国际社会再不采取行动,蒙古可能真的会陷入危险境地。156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只有300多万人,日子却过得紧巴巴
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
老阿七说史
2025-10-14 16:45:04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