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开始反击了。 ​荷兰刚冻结安世30家子公司资产、把股权托管给第三方,咱们

好学百灵鸟 2025-10-15 15:10:50

中国终于开始反击了。 ​荷兰刚冻结安世30家子公司资产、把股权托管给第三方,咱们就出手出口管制,断了它中国产线的出货路,安世立马急着求豁免。 这场风波,表面是合规审查,实则暗流涌动。美国刚更新对华半导体管制规则,荷兰便迅速跟进,动作之快,耐人寻味。更值得警惕的是,安世三名外籍高管同步向法院申请罢免中方管理层,暂停董事长职权。这种“政府+高管”双线围堵的节奏,很难让人相信只是巧合。 但荷兰似乎低估了现实: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在中国东莞,年产量超500亿件,是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重要供应源。大众、宝马、博世等车企的核心电源模块都依赖这条产线。一旦中国按下暂停键,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连锁反应,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不少网友直言:“以前总说我们卡脖子,现在才发现,全球也卡不起中国的脖子。” 一位从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业内人士评论:“安世的产能一旦受限,整个BOM清单都得重算。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供应链的‘核选项’。” 事实上,这已不是闻泰第一次遭遇“政治干预”。从英国强制剥离晶圆厂,到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再到如今荷兰的资产冻结,中国科技企业的出海之路,正面临系统性围堵。而“国家安全”四个字,正被某些国家滥用为打压工具。 面对不公,妥协换不来尊重。中国的反制不仅是为一家企业撑腰,更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企业可以遵守国际规则,但绝不接受无端打压。我们有《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作为法律后盾,也有关键原材料和制造能力作为现实支撑。 有网友指出:“全球化不是单行道,谁也别想一边赚我们的钱,一边卡我们的脖子。” 也有分析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出海,不仅要懂技术、懂市场,更要懂地缘政治,学会在规则与反制之间寻找平衡。 那么,荷兰会退让吗?我们的反制应到此为止,还是继续升级? 短期看,荷兰或难轻易松口,背后有美国的战略压力。但从长远看,全球产业链早已深度捆绑,任何“脱钩断链”的尝试,最终都会反噬自身。中国手握关键产能和稀有矿产资源,完全有能力在博弈中掌握主动。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核心技术、核心产能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购只是第一步,守护才是真正的挑战。 全球化不该是霸权的工具,而应是共赢的平台。如果有人执意要搞“选择性全球化”,那我们也只能奉陪到底——用实力捍卫公平,用行动定义规则。 你怎么看这场“芯片博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好学百灵鸟

好学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