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俄罗斯首次在境外部署核弹,竟落在白俄罗斯! 更惊人的是,卢卡申科直言对这些核弹的使用拥有 “否决权”,如今还计划用曾在乌战场现身的 “奥列什尼克” 导弹搭载核武,宣称打击目标由白方自主定夺。 这波操作远超单纯威慑,西方援乌的每一步,是否都在逼近核风险红线? 白俄罗斯对西方援助乌克兰的态度,始终以鲜明的反对立场和强硬的核威慑姿态呈现,成为搅动地区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从公开表态到实际行动,白俄罗斯的每一步选择,都紧密围绕自身安全关切、地缘利益及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展开。 2024 年底,白俄罗斯的反援乌立场首次与核力量深度绑定。当时,卢卡申科政府通过媒体对外确认,俄罗斯的核弹已正式在白俄罗斯境内部署完毕。这一动作的原因,是北约诸国不断地为乌克兰援助武器 —— 从防空系统、主战坦克到先进导弹,白俄罗斯认为这些援助不仅加剧了俄乌冲突的烈度,更间接对自身边境安全构成威胁。此后,白俄罗斯多次披露,本国安全部门几乎每天都在拦截从乌克兰方向走私武器入境、企图制造破坏的行动,将西方援乌与本国安全风险直接关联,为反援乌立场寻找现实依据。 2024 年,白俄罗斯的反援乌态度进一步升级,且通过制度层面固化立场。年初,该国对军事学说进行修改,明确将核武器纳入防御体系,国防部长在公开场合直言,这一调整是对西方及乌克兰带来的外部威胁的直接回应。同年 4 月,卢卡申科在议会讲话中着重强调,外部对乌援助导致地区安全风险急剧攀升,必须依靠核威慑手段对冲危机。7 月,他更放出强硬言论,称自己对部署在白俄罗斯的核武器使用拥有 “否决权”,还嘲讽西方情报机构未能察觉核弹头运输的全过程,话语中全是对于援乌的行为不满。 但是,白俄罗斯的强势并不是没有任何的边界,8 月乌克兰军队进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时,卢卡申科清晰划明底线:“白俄罗斯不会主动卷入俄乌冲突,除非本国边界遭到侵犯”;10 月喀山峰会后,他再次明确,核武器的使用 “仅针对外国士兵进入白俄罗斯领土的情况”,凸显出其核立场的 “防御性” 核心逻辑。 进入 2025 年,西方对乌援助并未因白俄罗斯的反对而放缓,美国持续向乌克兰输送 HIMARS 导弹、155 毫米炮弹等装备,北约也按计划开展年度 “坚定正午” 演习,测试武器使用场景。这些动作彻底点燃了卢卡申科的不满,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警告,“西方若不停止对乌援助,可能会触发核末日”,并强调 “任何不慎的言行都可能引发包括核对抗在内的武装冲突”。 与此同时,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核合作不断深化,6 月两国开展第二阶段核演习,9 月又联合进行核力量部署与瞄准训练,卢卡申科还通过视频方式参与指挥,强调 “保持核战备状态是应对威胁的关键”。更引人关注的是,白俄罗斯计划动用曾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过的“奥列什尼克”中程导弹,卢卡申科甚至透露,这些核武器的操作虽需俄乌两国共同按动按钮,但打击目标由白俄罗斯自主确定,以此彰显在反援乌议题上的主导权。 白俄罗斯的反援乌立场,背后也藏着复杂的现实考量。受西方长期制裁影响,白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卢卡申科政府需要通过 “对抗外部威胁” 的叙事凝聚国内共识,同时借助与俄罗斯的核合作,换取经济补贴与安全保障。 2023 年 6 月瓦格纳事件中,卢卡申科帮助普京调解矛盾,让普里戈任部队进驻白俄罗斯营地,这一行动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俄罗斯眼中的 “关键盟友” 地位,也为后续深化核合作奠定基础。不过,西方对其动机不乏质疑,认为卢卡申科借 “反援乌” 和 “防外部威胁” 的说辞,掩盖国内治理问题 —— 毕竟其反对派或被捕或流亡,舆论管制也相对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卢卡申科的核威慑言论极具冲击力,但实际使用核武器的门槛依然很高。俄罗斯的核学说明确强调 “防御性”,白俄罗斯也多次声明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核威慑更多是一种政治工具,核心宗旨在于阻止北约彻底介入俄乌冲突、遏制住北约对于乌克兰的援助进一部加强。正如相关智库分析指出,卢卡申科的强硬表态,本质上是为维护白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与地缘地位,而非真要触发核灾难。 如今,俄乌冲突仍无缓和迹象,白俄罗斯的反援乌立场让本就复杂的局势更添变数。国际社会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白俄罗斯始终坚持,“西方停止援乌、俄乌签署和平协议” 是缓解危机的前提。在援乌争议与核阴影的双重影响下,白俄罗斯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的未来走向,更将对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就在刚刚乌克兰正式宣布一个“噩耗”10月15日,乌克兰当局正式发布命令,哈尔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