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面向日本媒体表示,中国强盛时要忍耐,中国衰落时,再给予中国致

丙灿说 2025-10-16 12:00:16

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面向日本媒体表示,中国强盛时要忍耐,中国衰落时,再给予中国致命一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知道,二战结束后,日本确实经历过经济奇迹,一度GDP全球第二,风光无两。可问题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泡沫破裂开始,日本经济就彻底进入了“失落的三十年”。 现在连韩国都在高科技领域追着日本跑,更别提中国的全面崛起。日本当年还在嘲笑中国“制造业廉价”。 如今中国在高铁、芯片、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全面领先,日本的“傲气”,早就被现实磨成了“叹气”。 而垂秀夫的那句“忍耐”,其实反映出日本政坛的一种“战略失落感”。他们曾经跟随美国构建所谓“亚洲秩序”,以为能靠经济和外交牵制中国。 结果中国不但没被“围堵”,反而愈发强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正在挑战美元体系的主导地位。 现在再看,日本已经完全从“中心玩家”沦为了“跟随者”。在美日关系里,它越来越像是一个工具人,军事上配合、经济上依赖、外交上附和。 这让日本一些老派政治人物极度不甘心,他们还想重温帝国梦,却又清楚自己没有那样的力量。 于是才会出现像垂秀夫这样的人,说什么“等中国衰落”,好像只要中国哪天经济放缓,日本就能“反杀”回来。真要说这话,连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现实是,日本等不到那一天。中国的经济即便出现波动,也依然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庞大的市场、最强的制造体系。 日本现在最依赖谁?依赖中国市场。无论是汽车、化妆品、电子零件,甚至农产品出口,中国都是日本最重要的买家。 可以说,日本的经济命脉,某种程度上早已绑在了中国的身上。你说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致命一击”?那不是在自断手脚吗? 其实,日本政坛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像垂秀夫这种“冷战思维”的人,总觉得要盯着中国,看中国什么时候掉链子;另一种是理性派,他们清楚日本的未来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遗憾的是,最近几年,美国不断拱火“印太战略”,日本又被拉上了战车,开始在东海、台海问题上频频挑衅,这种心态就更明显了。 对中国的敌意,不是源自现实利益的冲突,而是心理层面的“焦虑”,一种“明明曾经比你强,现在却永远追不上的焦虑”。 更讽刺的是,日本还真以为“忍得住”就能赢?他们想象的“等待中国衰落”,其实是建立在一个幻想的假设上,中国会像上世纪的苏联那样,被内部问题拖垮。 可他们忘了,中国不是苏联。中国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高度灵活的经济结构。即使外部打压,中国照样能自己造芯片、造飞机、造卫星。你说,这样的国家能“衰落”到哪里去? 而日本现在的困境是什么?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年轻人内卷、创新力衰退,整个社会缺乏新动力。日本政府拼命刺激经济,却只能让通胀上升、工资不涨、债务飙升。 过去“勤劳日本人”的神话已经崩塌,现在连日本年轻人都开始“摆烂文化”了。这样的国家,却还幻想着“等别人垮了再动手”,听起来简直像笑话。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说,日本的这种表态其实很危险。外交官本应是缓和矛盾、推动合作的角色,但垂秀夫反而在煽风点火,把国家间的竞争变成“敌我心态”。 这不仅损害了中日关系,也让外界看到日本内政外交思维的僵化。中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通过“等待”来改变格局。 日本现在更需要做的,不是“盯着中国何时衰落”,而是反思为什么自己会被中国超越。是教育体系太死板?是创新环境太保守?还是国家战略太依附美国?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中国“衰落”,日本也起不来。靠别人的失败换自己的成功,从来都是最愚蠢的幻想。 归根结底,日本那些还沉迷“等待机会”的人,活在了过去。他们不敢承认中国已经成为真正的亚洲主导力量,也不敢面对“自己不再领先”的现实。 垂秀夫这番话,看似狠,其实是无奈的自嘲。因为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下,中国不会给任何国家“趁虚而入”的机会。 未来的中国,能不能继续稳步走强,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能不能不断增强实力。只有把科技、产业、军力、制度都扎实地推进,中国才不会被任何“致命一击”吓到。 毕竟,对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来说,最好的回应从来不是辩解,而是让对方“永远等不到那一天”。

0 阅读:0
丙灿说

丙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