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荷兰和比利时正式宣布 2025年10月16日,比利时国防大臣西奥·弗兰肯正式宣布,比利时即将与荷兰签署协议,联合采购新型导弹防御系统。这一决定是比利时新战略防御愿景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构建多层次防空网络。 欧洲的天空,正悄然筑起一道新的“防空长城”。比利时与荷兰这次联手,远不止是一笔军购那么简单——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欧洲小国在安全焦虑下的生存智慧。 眼下这股合作风,可不是凭空刮起来的。十年前两国陆军就开始整合炮兵部队,去年还联手给乌克兰送扫雷艇。这种“抱团取暖”传统,像极了邻居合伙修围墙——既分摊成本,又扩大防护范围。 无人机威胁成了最急的催命符。比利时军方最近忙着调查多架无人机飞越军事基地事件,这些神出鬼没的小东西,用几千美元的成本就能逼你掏出百万美元的导弹。这种不对等博弈,任谁都冒冷汗。 看看他们要买的NASAMS系统:能同时盯住72个目标,导弹速度四倍音速,还能和北约现有装备无缝对接。但这套“空中盾牌”真要落地,两国得克服三大难关: 第一关是钱。虽说比利时承诺将军费提到GDP的2.5%,但经济稍打个喷嚏,预算就可能感冒。荷兰刚封存了60辆豹式坦克和F-16战机——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第二关是技术自主。欧洲国防工业的碎片化不是一天两天了,160多种武器系统各自为政。比荷这次合作,算是给欧洲防务自主打了针强心剂,但要想不受制于人,还得在核心技术上下苦功。 最棘手的是第三关:战略平衡。要在北约框架内跳舞,又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当年美国硬挤进欧盟“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就是怕欧洲另起炉灶。如今比荷采购的系统虽然兼容北约,但合作完全由两国自主推进——这份小心思,华盛顿该看懂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51年欧洲曾尝试建立防卫共同体,却因内部分歧夭折。如今乌克兰的炮声让欧洲重新惊醒,连比利时这样长期军费不达标的国家都奋起直追——危机面前,团结成了唯一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方要求“休战”两天后,终于等到中方答复,一句话让白宫彻底破防川普政府提出“
【180评论】【1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