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说尾款结清才给左脚鞋。这招儿乍看像是段子,实则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看上去像个笑话,实则是义乌商户在血泪教训中磨出来的生存之道,印度商人讲条件讲得漂亮,结果到货人找不到,尾款打不来,商户被坑得伤痕累累。 于是,聪明的义乌人开始“反向操作”:要想穿鞋,先把账结了,这不是恶意,而是被坑怕了。 如果你在义乌待上几天,随便跟十个做外贸的商户聊聊,有八个都会提到一个词:“印度客户,难搞”不是说人不好,而是“套路太多”。 有印度商人先下小单,付款也快,服务态度还行,商户一看挺靠谱,第二次就敢放信用了,结果大单一来,人就“消失”了。 还有些人玩得更精,货到港口后找各种借口拒收,什么“包装颜色不对”“鞋带不够长”,甚至“右脚有点紧”,总之就是要砍价,你要是不同意,他就赖着不结尾款,货也不提,最后拍卖处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所以,聪明的义乌商家也不再讲什么“大度包容”,现在讲的是“规则”,你要货,没问题,尾款到账给你左脚鞋,你想赖账?那就将就穿右脚吧,走不动路是你自己的事。 你以为义乌商户是心狠手辣?其实他们是“被逼出来的精明”,跨国维权,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纸诉状就能解决。 你告印度客户,他在本地找个律师就能拖个三年五载,诉讼期间,他还能换个身份,换个公司名,照样继续下单骗货,商户这边连翻译费、差旅费都没着落,官司没打成,人先破产。 甚至有客户利用当地港口的规则,明明是他违约,结果货物被以“弃货”名义拍卖,钱进了第三方口袋。 更离谱的,是有商户告诉记者,有印度客户在收到货后故意拍视频“踩坏”,然后发来“质量不过关”的投诉,威胁退款,这哪是做生意,这是当诈骗来玩。 面对这些“花式赖账”,义乌商人也不是吃素的。很多人开始建立自己的黑名单系统,谁赖过账、谁耍赖皮,一查就知道。 还有人干脆开发了专门的信用评分APP,客户好不好,一搜就一清二楚,你再怎么改马甲,也逃不过“圈子”。 义乌的商户不傻,但他们是实干派,时间和金钱都宝贵,他们没空天天和你打嘴仗、斗智斗勇。 既然你讲不清道理,那就讲规则,别说两千只右脚鞋,哪怕一千只左手手套,他们也能按需配置。 你问,为什么是“右脚鞋”?其实这只是一个象征,它代表的是,中国商户在全球化浪潮下,不再是那个被动等待订单、被骗了还无处申诉的小商户。 他们在逐渐掌握主动权,自己设定交易规则,靠智慧保护自己的利益,现在越来越多的义乌商户开始坚持“全款到账再发货”。 虽然看起来不够“友好”,但效果明显,有数据显示,这种模式实行后,贸易纠纷下降了七成,利润还涨了不少,商户们不再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中,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和服务上。 还有人搞出“拆分发货”的策略,先发一半,结清再发另一半,甚至像这次一样“右脚先走一步”。 有些人还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真要出问题也能有个保底,还有人把提单做成记名制,你不付款,就别想提货。 这些招数听着像玩笑,但每一招背后,都是无数次吃亏后的总结,它不是恶意针对谁,而是现实之中,一种低成本的风控方式。 而更深层的逻辑是:国际贸易,不是靠讲情分撑起来的,是靠契约精神。你守规矩,我讲诚信;你耍花样,我就设防线。不是歧视,是对等,不是偏见,是生存。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是不是会影响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其实,真正讲诚信的印度商人,是最欢迎这种规则清晰的交易方式的,因为规则越明确,市场才越公平,谁也不会被“坏人”连累。 义乌的“右脚鞋”事件,其实是个信号,中国的中小商户,正在从过去的“订单搬运工”变成“规则制定者”,他们不再靠运气做生意,而是靠智慧、靠系统、靠底线。 这背后其实也反映了一个更大的现实,当全球化进入下半场,靠“信任”维系的旧模式正在瓦解。 新的贸易秩序,需要更清晰的规则、更透明的流程和更对等的博弈,谁不尊重规则,谁就会被规则边缘化。 这不是中国变得强硬,而是世界变得真实,过去可能靠关系、靠“人情味”能做成事,现在不行了,义乌商户用“两千只右脚鞋”告诉所有人: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得变。 两千只右脚鞋,不是段子,不是玩笑,也不是愤怒的报复,它是义乌商户在全球贸易洪流中,摸爬滚打后留下的一句“生意经”。 信任可以给,但要有代价;规则可以谈,但得讲清楚,未来的世界,谁掌握了规则,谁才有资格谈公平。
印度还看不上中方?印度官员访韩后,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一句话:不想当下一个中国?印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