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10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谁想加入金砖国家都没问题,但我们会对你们国家征收关税。大家都退出了。他们都退出了金砖国家。他们甚至不再提金砖国家了。”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但其实事实和他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金砖不仅没“退出”,反而比过去更热闹,成员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先看最直观的事实,所谓的“退出论”早就被现实打得粉碎,金砖最初只是中、俄、印、巴、西五国,如今正式成员已经超过10个,伙伴国也接近10个,范围扩展到中东、非洲、拉美和东南亚。 就连沙特、伊朗、阿联酋这样的能源巨头都来了,手里握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原油和四分之一的天然气,让金砖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直接翻倍。 有人说“没人提金砖”纯属搞笑,因为不光有人提,还有更多国家排着队想加入。 还有实力也在快速提升,金砖国家之间的本币结算比例不断上升,中俄贸易中超过九成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巴西卖铁矿石直接用人民币,印度买俄罗斯石油用卢比。 新开发银行也在不断扩大本币融资的规模,让成员国在贷款、支付和清算上都不必依赖美元,金融“去中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的制裁和货币工具早已不再是“说打就打”的利器。 更重要的是,这个组织不仅仅是个“聊天俱乐部”,而是真刀真枪地在干事。 铁路、储能、汽车、制造培训等合作项目接连落地,跨境支付系统打通,连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重启和联合国数字规则的制定,都能看到金砖国家的身影。 说“退出”的人显然没搞清楚,这根本不是“有人走了”的迹象,而是“人越来越多、事越来越实”的表现。 再看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关税大棒”,如今也越来越像一根“回力镖”,10%的关税表面上是对别国的惩罚,实际上大部分成本都转嫁给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进口原料贵了,生产成本高了,产品价格涨了,买单的最终还是美国人自己。 而金砖国家早就学会了绕开美元体系,贸易中用本币结算,运输线路重新规划,供应链也逐步“去美国化”。 美国农业出口大跌,制造业订单转移,连农产品价格和库存都被拖得一塌糊涂,这些都是“关税反噬”的直接后果。 更关键的是,金砖的吸引力不靠吵架,而是靠三根硬实力的“支柱”在撑,第一是金融支柱,新开发银行推出越来越多的本币融资项目,跨境支付网络的建设也在加速,让成员国免受美元加息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还有是能源支柱,中东国家的加入让金砖在能源结算和定价上的谈判力大增,不再只能接受美元的“统一标准”。 而各国在产能、技术、人才培训方面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从新能源汽车到数字基础设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和订单,这三大支柱构成了金砖的底气——加入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关税带来的威胁。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越是施压,金砖的合作反而越紧密,这是一种“越压越强”的逻辑:国家们发现,抱团取暖比单打独斗更能降低风险,也更能摆脱单一体系的束缚。 而特朗普所谓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 当然,外界对金砖还有不少误解,需要澄清,要知道,金砖不是“反西方联盟”,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成员之间依然可以和西方保持贸易和投资往来。 其次,金砖也不是“去美元俱乐部”,各国选择本币结算,是出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考虑,而不是要“一刀切”抛弃美元。 至于金砖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利益诉求不同,但在共同利益的领域联手合作,这才是它真正的运作逻辑。 未来的观察点也很清晰——看看有多少国家申请加入,看本币结算占比是否继续上升,看新开发银行的贷款和项目数量,看跨境支付系统覆盖的商品和交易规模,看能源合约的币种结构是否在变化。 这些数据会直接告诉我们,金砖是在原地踏步,还是在稳步前进。 说白了,这不是“谁怕谁”的嗓门比赛,而是一场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 单边关税挡不住多边合作的脚步,“退出论”也早已被成员扩容、结算体系和项目落地的事实彻底打脸。 与其靠嘴硬,不如接受现实:全球经济正从单一通道转向多轨并行,决定未来话语权的,不是谁威胁得更凶,而是谁的合作平台更好用、更有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就在昨天,10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谁想加入金砖国家都没问题,但我
木槿论事
2025-10-16 16:52:00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