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因合同纠纷被海南万骏起诉

新浪财经 2025-10-16 23:52:39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王健林及万达集团近期因合同纠纷被起诉引发广泛关注,核心信息与背景梳理如下:

⚖一、案件核心事实

起诉方与案由

海南万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万科系控股企业)以合同纠纷为由,起诉大连万达集团、万达地产集团及王健林个人。案件编号为(2025)沪02民初37号,定于11月3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纠纷根源

源于2019年长春国际影都项目合作:

万科通过海南万骏注资50亿元,合作终止后万达已返还52.4亿元。

争议焦点:万科主张剩余13.8亿元(含10亿本金+3.8亿利息/罚息),万达则认为已通过承担100亿配套投资、土地让利(每平米低2400元)等隐性成本履约,拒绝支付额外款项。

原告背景

海南万骏由万科旗下公司持股70%,实控人为深圳市国资委。

二、万达债务危机背景

债务规模

大连万达集团现存1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约52.63亿元;股权冻结记录49条,2025年新增冻结超145亿元。

核心子公司万达商管短期债务达302.69亿元,账面现金仅116亿元,资金缺口显著。

资产抛售求生

2023年至今累计出售85座万达广场,其中2025年打包抛售48座套现约500亿元,自持广场数量锐减至200座。但总负债仍超4200亿元,偿债压力未根本缓解。

限高风波“一日游”

2025年9月26日,王健林因1.86亿元工程款纠纷被限制高消费,次日限高令取消。万达回应称系“子公司纠纷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三、王健林个人境遇

财富大幅缩水

《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显示,其财富一年内从1408.4亿元缩水至588.1亿元,排名从第9跌至第51。

公众评价两极

正面:舆论肯定其“不跑路、卖资产还债”的担当,对比许家印转移资产行为获较多同情。

负面:批评高杠杆扩张模式是危机根源,“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战略需反思。

四、事件影响与行业警示

对万达的连锁风险

本案可能加剧债权人恐慌,触发交叉违约条款,进一步收紧融资渠道,冲击万达商管港股IPO对赌协议(需2026年前上市否则回购300亿股权)。

行业转型标志

万达危机被视为地产“高杠杆时代终结”的缩影:

万科系通过诉讼追债,反映行业从“粗放合作”转向“明账清算”。

核心生存法则:现金流管理优于规模扩张,轻资产转型需实质进展。

总结

此次诉讼表面是13.8亿元财务纠纷,实为房地产黄金时代合作模式终结的象征:

-对王健林:71岁高龄面临偿债马拉松,能否翻盘取决于资产处置效率与商业模式彻底重构。

-对行业:宣告“以债养债”扩张模式破产,现金流成为穿越周期的唯一硬通货。

11月3日开庭结果将成关键节点,若万达败诉可能引发新一轮挤兑潮,进一步考验其偿债能力与转型韧性。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