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敌三,用不到一半的兵力消灭24万,“伊阙之战”白起一战成名 白起出生在秦国关中郿县,那地方如今是陕西眉县一带,属于老秦人地盘。他的家族白氏,根子能追到春秋秦武公那辈,嬴姓一支,从小就不是光脚农民那种。 秦昭王十三年,他已经是左庶长了,这爵位在秦国的二十等封赏里算第十级,起步就不低,靠家族背景和军中积累混上来的。 秦国想往东打中原,崤函古道是最实惠的路子,函谷关卡在中间。秦武王时,甘茂攻下韩国宜阳,把东半段道儿全拿了,秦军随时能戳进中原心窝子。可前296年,齐国拉着诸侯二次合纵,联军冲破函谷关,直捅关中,秦昭王憋屈得割地赔款。 三年过去,韩魏两国刚换新君,韩僖王和魏昭王内政乱套,国内闹腾得不行,边防松懈。秦昭王瞅准空子,先让白起带兵拿下韩国新城。这新城一破,秦军从南边直逼洛阳,周王室慌了,韩魏赶紧拉东周凑二十四万大军,堵在伊阙等着干架。 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南边,两山夹着伊水,地势窄得像瓶口,防守容易进攻难。秦军兵力估计十万出头,不到联军一半,魏军主将公孙喜和韩军主将暴鸢都是沙场老鸟,前几年还联手在垂沙大破楚军,有两把刷子。秦昭王和穰侯魏冉偏偏信白起,让他升左更当主将,这决策风险大,输了秦东进路就堵死。 可白起没让人失望,他一眼看穿联军毛病:韩魏面和心不和,谁也不想先顶秦军锋芒。韩军仗着主场多,魏军人少想保存实力,两人互相推诿,东周就更别提了,纯属打酱油。 白起分三千兵在伊阙南面摆疑兵,虚张声势拖住韩军主力,自己带八万主力绕龙门山西侧,抄魏军后路。联军营盘挨得近,魏军警惕低,秦军一冲就崩盘,公孙喜被杀,魏卒四散。白起顺势驱溃兵撞韩营,韩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秦军南北夹击,伊阙窄道成死胡同,联军挤成一锅粥,二十四万全军覆没,暴鸢单骑逃掉。这仗歼灭战打得干净利落,白起没用水攻火攻断粮,全靠对敌情地形的判断和秦军机动性,硬生生把人数劣势翻盘。战后秦军顺势拔韩魏五城,昭王封他国尉,六国从此对秦谈虎色变。 次年,他渡黄河拿安邑,又灭魏军两万多,韩魏元气大伤。前288年,白起联手客卿胡伤,在华阳破赵魏联军,斩首十五万,赵国从此不敢轻动。南线也得手,前285年攻韩取二十城,前279年围楚都郢,楚王熊横逃到陈,秦军烧宫殿,吞并汉中巫郡,楚国版图缩水一大圈。 前273年,鄢郢之战,白起再创高峰。他先围鄢城,掘渠引水淹城,楚军泡汤里,士气崩盘。然后转攻郢都,火烧楚宫,楚顷襄王迁都到寿春,秦得上蔡等地。这仗不光占地,还坑杀楚卒好几十万,白起的外号“人屠”就这么叫开了。 战国全期战场死两百万,他手刃一半,门槛从几万抬到几十万,敌人一提他就腿软。 巅峰是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大军来犯,白起诱敌深入,假装败退把赵括追进山沟。然后围四十天,赵军粮断,白起诈降坑杀降卒四十五万,赵括阵亡。秦昭王封他武安君,秦军士气爆棚,统一大业眼看水到渠成。 可好景不长,前259年,白起和秦相范雎掐架。范雎这山东士子进秦后掌权,主张缓攻求和,白起觉得太怂,两人积怨深。长平时范雎就劝昭王别用白起,仗打完更忌惮他功高震主。 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白起闲赋杜邮,范雎借机进谗言,说白起有反心。昭王信了,赐剑逼他自杀。白起接剑,叹口气就抹脖子自刎。 秦军围城不利,王龁接手,勉强退兵。白起死后,秦国照样统一,但少了这么个杀神,过程多弯路。
刘邦称帝后返回沛县,被街头老丈嘲笑,刘邦问:你晓得我是谁?老丈怼道:管你哪路官。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