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近期报道称:注意到中国已跻身全球核电强国,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机组达102台、总装机1.13亿千瓦,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在建28台、连续18年全球第一且规模超过其他国家总和。 法国媒体近期一篇报道直指,中国核电已经稳稳挤进全球强国行列,这事儿不是吹的,直接基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刚出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报告里头数据亮眼:在运、在建加上核准待建的核电机组加起来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这数字一摆出来,就直接把中国推到世界头把交椅的位置,头一遭超过其他国家总和。更别提在建的28台机组,装机容量3370万千瓦,连续18年稳坐全球第一,规模甩开其他国家一大截。你想想看,这意味着中国核电的整体体量和增速,都在全球独领风骚。 说起这报告,正好赶上国际能源格局大洗牌的节骨眼。全球核电总装机才4亿千瓦出头,中国一家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这影响力可不是小打小闹。法国那边媒体特别点出,中国从第二爬到第一,主要是靠着快速的工程建设和自主技术的突破。法国自己核电底子厚,但最近几年新建项目卡壳不少,中国这边却像开了挂一样,批量上马三代核电。报告还预测,按照眼下的节奏,到2030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肯定会稳居世界第一,那时候全球核电的半壁江山基本就捏在中国手里了。 中国核电这路子走得稳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那时候基本是引进国外技术,秦山一期就是典型,合作建的压水堆,边学边干,慢慢摸出门道。到90年代,岭澳项目开始消化吸收,工程师们拆解进口设备,搞清楚每个部件的门道,成本也跟着降下来。进入新世纪,自主创新就成了主旋律,华龙一号作为三代核电的代表,设计寿命60年,堆芯用177组燃料组件,每年发电超100亿千瓦时,能顶得上一个中等国家百万人口的用电需求。这技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首堆福清5号机组2021年商运,国产化率直接拉到88%,现在批量建的时候,已经超过90%。关键设备像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全是国内厂子造的,供应链稳得一批,5300多家供应商撑腰,设备总数7万多台套,质量把关严丝合缝。 技术上,华龙一号的亮点在安全设计上,双层安全壳加主动被动冷却系统,堆芯熔化概率比二代低100到400倍。报告里提了,2024年中国核电安全运行超600堆年,从没出过国际核事件分级2级以上的事故,82%的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都挤进全球前十。这数据听着就靠谱,说明中国核电不是光拼数量,还在安全上花了大功夫。四代技术也没落下,高温气冷堆在山东石岛湾示范工程2023年12月就商运了,这是全球头一座四代核电站,球床式堆芯用石墨和氦气冷却,事故时能自然散热,不用外部干预。示范工程两台20万千瓦机组,每年发电14亿千瓦时,碳减排效果拔群。从2012年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到投产花了11年,中间还赶上福岛事故的全球反思,中国团队没慌,调整方案继续推进,现在这技术已经成熟,未来能拓宽核电的应用边界。 经济账算下来,中国核电的贡献实打实。2024年,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的5%左右,但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这相当于种了15亿棵树的效果。清洁能源发电量里,核电稳稳当当,帮着压住碳排放峰值。成本方面,三代核电的建造费用高点,但运营起来性价比高,平均利用小时数7797小时,远超风电太阳能的间歇性。报告算了笔账,到2035年核电占比10%,能减排9亿吨碳;到2060年占比18%,那减排规模更大。投资回报也看得见,2024年核电工程投资1469亿元,增长52%,拉动高端制造产业链,出口一台华龙一号能带动作千亿级经济体量。老百姓用电稳了,电价控制在合理区间,沿海核电站多,辐射东部负荷中心,缓解了电力紧张。 国际上,中国核电开始输出实力。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在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2015年开工,2022年K2商运,K3跟着上马,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每年供当地200亿度电,够200万人口用。全周期提供6万多个就业岗位,中巴合作从恰希玛老项目到这儿,步步升级。阿根廷那边,2022年2月签了总包合同,阿图查三号机组用华龙一号,投资80亿美元,2025年2月敲定细节,现在设备已经在海运。英国、南非也有洽谈,华龙一号拿下65项海外专利,软件自主化120多项,这不光是卖设备,还输出全套方案。报告说,这些项目帮中国核电树了牌子,跟高铁一样成了国家名片,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共赢,稳扎稳打。
含有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不许卖给中国,含有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就不许卖给美国!中
【17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