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表示,任何企图利用舆论抹黑他人、逃避责任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谁闹谁有理

嘻嘻不爱嘻嘻 2025-10-17 17:28:09

小伙表示,任何企图利用舆论抹黑他人、逃避责任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谁闹谁有理”不是真相的标准,法律只站在事实与证据的一边。他同时表示:正考虑启动民事诉讼程序,进一步追究对方民事侵权责任。 今年8月,该小伙骑车时与逆行女子发生剐蹭,女子拿出手机边拍摄边质问小伙:“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你撞到我没关系是吧”……面对其咄咄逼人的挑衅言语,小伙情绪稳定、见招拆招,以一句冷静克制却坚定的“我听交警的”回应,从头至尾没被对方的情绪裹挟,广获网友点赞。 不难发现,在公共场所纠纷、交通事故处理,甚至医患矛盾中,并不缺乏试图通过制造声势、绑架舆论来获取不当利益的案例。此次执法机关对网络诬蔑行为的明确惩戒,涉事小伙考虑民事索赔,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法律会为守规矩者托底”,自然就会更倾向于用理性而非嗓门来解决问题。 而在为“我听交警的”点赞之余,也需要认识到,不能要求每个公民在遭遇不公时都保持完美受害者形象,重要的是构筑保障理性的制度环境。此案中,办案民警对证据的扎实固定、行政处罚的及时跟进,以及民事诉讼提供的救济渠道,共同形成了让公民“敢讲理、愿讲理”的支撑体系。否则,维权成本居高不下,再优雅的理性恐怕也难敌简单的胡闹。 “我听交警的”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因为它触动了当代社会对规则共识的深切渴望和坚守。小伙坚持的不仅是个人权益,更是我们共同依赖的公共生活秩序。而法律对闹腾者的制裁,对守规者的庇护,也将强化公众对于讲事实、摆道理、守规则的信心与底气。(胡一刀)

0 阅读:0
嘻嘻不爱嘻嘻

嘻嘻不爱嘻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