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为对华自满付出代价,时间所剩无几 2010年,中日两国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

时年六月 2025-10-17 19:50:13

美国正为对华自满付出代价,时间所剩无几 2010年,中日两国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再次爆发,北京方面动用了前所未有的武器。 中国公司在没有任何公开声明的情况下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这一悄无声息的举动,威胁着该国至关重要的电子产业。当时,我正为《华尔街日报》在北京报道此事,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警告。一个全新的中国正在崛起:更加自信,不再那么在意全球形象,随时准备展现自己的影响力——就像美国一样。 如今,中国再次将稀土作为谈判筹码。但这一次,其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根据北京上周公布的一项许可制度,全球任何制造商生产的产品,即使只含有少量中国稀土元素,也需要获得中国的批准才能出口。此举可能会影响全球贸易流动:理论上,波兰生产的汽车现在未经北京批准就不能销往德国。如果支持俄罗斯的中国试图否决从欧洲向基辅的武器转让,这可能会改变乌克兰战争的走向。此外,随着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向资源丰富的中亚、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政府寻求替代稀土供应,此举还可能扰乱地缘政治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只是在重复美国长期以来的限制:美国利用“长臂”控制手段,阻止中国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即包含美国技术的机器。 事实上,中国的影响力更为深渊。稀土元素几乎存在于所有你能想到的高科技产品中:中国拥有关闭底特律汽车制造商、阻碍硅谷人工智能发展以及摧毁美国大部分国防工业基地的手段——每架F-35战斗机就含有超过900磅(400公斤)的稀土元素;激光制导导弹也充满了稀土磁铁。 2010年的禁运——随着中日关系改善,禁运悄然解除——令日本感到足够警惕,以至于启动了一项紧急回收计划,以降低其在中国的风险。但美国和其他国家从未从中吸取教训,这不仅给美国经济,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脆弱性,因为美国是技术出口大国。例如,德国表示,中国的新限制措施“令人极为担忧”。 短期内,北京显然认为,在与华盛顿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中,稀土战略将使其占据上风。激进民族主义者、前宣传员胡锡进在X平台上发帖称,美国可以“砸碎中国主楼里的很多灯泡”,但中国可以“切断”美国的电力。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副国家安全顾问、现任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咨询公司Garnaut Global的负责人马特·波廷格认为,北京“肯定认为特朗普会屈服”。事实上,这位美国领导人很可能不得不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 美国面临的长期挑战同样艰巨——如何在一个发展缓慢、由中国国有企业控制价格的行业中奋起直追——但这并非不可克服。不过,它需要快速追赶。想想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新冠疫苗计划“曲速行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答案的一部分在于与盟友合作。实际上,稀土并非那么稀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国家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以及先进的开采和精炼技术。美国对其中一些国家采取不那么对抗的贸易态度将有助于建立合作。事实上,特朗普政府今年6月已与七国集团盟友达成协议,共同保护关键矿产的供应。 华盛顿也在利用其强大的财力来防范风险:据报道,五角大楼正在建立价值 10 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储备,美国政府已入股多家矿业公司,摩根大通刚刚公布了一项 100 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投资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包括稀土。 新技术也蕴藏着希望。2010年,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美国能源部向十几家致力于稀土替代技术研发的公司提供了小额研究经费。其中之一就是尼伦磁力公司(Niron Magnetics)。该公司几周前在明尼苏达州破土动工,生产使用铁和氮而非稀土元素的电池。 “西方正处于危机之中,”Niron 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朗特里 (Jonathan Rowntree) 告诉我,他指出电池需求激增,而该行业由中国企业主导,并且依赖中国的稀土。 Niron 将于明年推出首批产品。Rowntree 相信,一旦该技术达到规模化,它将与中国电池相媲美。“我们玩的不是同一套游戏,”他说,“我们正在做美国最擅长的事情:超越创新。” 特朗普政府缩小稀土差距的速度将考验其在其他领域推动产业政策的能力,在这些领域,美国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主要地缘政治竞争对手,例如造船和无人机。 如果不是这样,它就有可能为自满付出沉重的代价。

0 阅读:1
时年六月

时年六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