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估计气炸了!拆了俄罗斯的导弹,好家伙,里面全是美国、德国的零件。这波操作

古凌国际 2025-10-17 20:52:10

泽连斯基估计气炸了!拆了俄罗斯的导弹,好家伙,里面全是美国、德国的零件。这波操作,直接把西方“双标”的脸打得啪啪响。一枚“匕首”导弹,里面竟然有96个外国零部件。那这些零件咋过去的呢?套路深着呢:先合法卖到土耳其、阿联酋,换个包装,摇身一变就进了俄罗斯。 俄罗斯的“匕首”导弹,是他们吹嘘的高超音速武器,速度快得能躲开大部分防御系统。 可乌克兰用爱国者防空导弹给它拦下来了,残骸摊开,技术人员发现里面有96个零部件来自国外,主要产自美国、德国这些国家。 这些零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本来是民用产品,却被改装成导弹的核心部件。 乌克兰情报部门从2023年开始,就专门组建团队来查这些东西,他们把每件拦截到的导弹都拆了,录入序列号,追溯制造商。 结果到2024年初,数据库里已经有2800多个部件信息,其中94%都能追到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国家。美国产的占了72%,而且不少部件的生产日期是2022年6月以后,正好钻了早期禁运的空子。 乌克兰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一枚“匕首”有至少49种外国部件,“口径”导弹有405个,“伊斯坎德尔”有1500多个。这些部件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士、荷兰、台湾、南韩和中国等地。 公司包括模拟器件、德州仪器、赛灵思、美光、马克西姆、内尔森、威世这些大牌。俄罗斯自己生产不了这么多精密电子件,只能靠进口来维持导弹产量。 西方从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就开始大规模制裁,禁止出口双用途技术,就是那些既能民用也能军用的东西。可俄罗斯还是搞到手了。 套路主要靠第三方国家转手。零件先合法出口到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然后换包装、改标签,转运到俄罗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物流园区是重灾区,那里好几家贸易公司专门干转口贸易的事。 他们把欧美产的芯片、继电器,撕掉原标签,换成“通用电子组件”这种模糊名字,再打包发走。 2023年美国财政部的一份报告就点名了土耳其一家家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给俄罗斯送了价值1.2亿美元的双用途部件。阿联酋的迪拜也一样,成了供应链的暗线枢纽。 那里公司把大批量订单拆分成小份,以“工业配件”名义卖到俄罗斯军工厂。全过程用加密邮件传物流信息,躲开跨境监控。 瑞士的一家传感器厂家,就这么把同一批产品拆分成几十个小订单,先去土耳其整合,再转俄罗斯。 除了土耳其和阿联酋,中国、香港、台湾、南韩也成了绕道点。俄罗斯公司通过这些地方进口大量电子元件。 例如,俄罗斯的机械工程设计局,就从波兰、德国、立陶宛和美国承包商那搞到“匕首”和“伊斯坎德尔”的部件。 甚至一些航空设备,从迪拜公司进口到俄罗斯,包括飞机备件,美国后来还为此制裁了那家公司。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本来就依赖进口,制裁后他们更得靠这些灰色路径来维持生产。 结果导弹成本控制得低,一枚“匕首”才10万美元左右,而乌克兰拦截一枚,得用价值60万美元的爱国者导弹。 拦截成功率还波动下降,因为俄罗斯不断更新导弹批次,加了机动轨迹,让防御系统更难抓。 乌克兰从2023年起,国家反腐败局牵头,联合军工实验室建了个专责小组。他们对每枚拦截导弹都做零部件序列号录入、制造商溯源和生产批次核查。 到现在,数据库里已经有超过102000个外国部件的信息。这些数据公开在网上,成了全球唯一的武器外国部件开放数据库。 里面显示,俄罗斯的攻击无人机里有成千上万个外国件,“伊斯坎德尔”导弹1500个,“匕首”192个,“口径”405个。来源国包括G7成员和亚洲国家。 泽连斯基多次拿这个说事,2024年3月他公开讲,每枚俄罗斯导弹里都有外国产的部件,不是俄罗斯自己造的。 2025年10月5日,俄罗斯发动大规模袭击,用了549件武器装备,包括导弹和无人机。乌克兰空军事后核查,发现里面有超过100000个进口元件,好多芯片还是2025年第一季度刚量产的型号。 这说明制裁漏洞还在扩大。泽连斯基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曝光,说俄罗斯的无人机和导弹里塞满了西方和亚洲的零件,呼吁G7国家赶紧关掉所有漏洞。 他强调,这些微芯片、传感器、转换器,本来是改善生活的科技,却被俄罗斯转成杀伤武器。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现代化滞后,靠进口维持。制裁确实有影响,让俄罗斯导弹产量受限,但没完全停下来。 俄罗斯还改装导弹,比如升级“伊斯坎德尔”和“匕首”,加了新轨迹,让乌克兰的爱国者系统拦截率从7月的37%掉到9月的6%。乌克兰官员说,这是俄罗斯故意改的,避开防御。 2023年11月,美国制裁了土耳其、中国、阿联酋的一些实体,因为他们送双用途货物给俄罗斯。乌克兰继续追踪,但数据库越来越大,曝光更多的事实。 南韩部件也出现在俄罗斯无人机和导弹里。

0 阅读:34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