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收费反制生效!美国一邮轮为拒交1167万港务费,取消挂靠中国港口 10月15号那天,不少等着在上海港迎接“RIVIERA”号豪华邮轮的游客傻了眼——这艘美国邮轮压根没靠岸,直接转道去了韩国釜山。后来大家才搞明白,不是船出了故障,是船方死活不肯交那笔1167万的特别港务费。 这事儿看着是艘邮轮的航线变动,实际上是中美航运领域的博弈真刀真枪开干了,10月14号刚生效的港口费互征措施,第一天就见了真章。 要说清楚这1167万的由来,得先倒回去看美国干的事。早在去年4月,美国就拿“振兴本土造船业”当幌子,依据所谓的“301条款”对中国海事行业发起调查,今年4月干脆公布了终局措施:10月14号起,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收额外港口费,按净吨算,中国船东的船每净吨收50美元,中国造的船按18美元每净吨和120美元每个集装箱取高的标准收。 这明摆着是歧视性收费,中国船东协会的专家早说了,美国民用造船成本是中韩的3到5倍,靠收费根本救不了自家造船业,纯属把国内法当霸权工具用。 美方都把刀架到脖子上了,中方自然不能坐视不理。9月底国务院刚修订了《国际海运条例》,新加的第四十八条写得清清楚楚:哪个国家对中国船舶搞歧视,咱就依法反制。 10月14号当天,交通运输部直接出台《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生效时间跟美方掐得严丝合缝,这反应速度没的说。收费标准也很有讲究,分阶段递增,刚开始是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往后每年涨一截,到2028年涨到1120元,换算成汇率跟美方的收费基本对等,典型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RIVIERA”号就是撞在枪口上的头一个。按中方的标准一算,它的净吨摆在那儿,正好要交1167万。船方大概是觉得这笔钱太肉疼,又或者想给美方递投名状,干脆临时改道。 可他们没算明白,上海港可不是随便能替代的——作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每年要接待多少国际邮轮,背后是多少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有业内人调侃,这趟改道看似省了千万费用,实则丢了更值钱的市场份额。 更值得琢磨的是中方反制的精准度。美方收费只盯着“中国籍”“中国造”,中方却搞了个“穿透式”界定:只要美国企业或个人直接、间接持股25%以上的船舶,都得交这笔钱。 这一下就把那些想靠“代持”“挂靠”规避制裁的船舶全兜了进来,比美方的界定范围更周密。而且中方还留了余地,中国建造的船、去中国船厂修的空船都能豁免,同一艘船一年最多收5个航次的费,压根没像美方那样搞“连坐式处罚”。 这波互征的影响早就超出了邮轮行业。招商证券的报告说得明白,受冲击最大的是油轮和干散货船,集运反而影响小些——毕竟中远海运这些大企业承诺不涨价,自己消化成本。 10月初就有苗头了,美国新一轮制裁落地加上中方反制消息一出,VLCC油轮的运费立马大涨,因为市场都在担心港口拥堵、供应链效率下降。反观美国那边,洛杉矶港执行董事都急了,说自4月起航运公司就没踏实过,要么换船要么涨成本,最后买单的还不是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 路透社算了笔账,全球前十大航运公司明年可能要多掏32亿美元,这笔钱迟早得转嫁到商品价格上。 美方这会儿估计也有点骑虎难下。他们原本想靠收费逼航运公司不用中国船,可中国造船业的实力摆在那儿——美国造船能力还不到中国的1/230,真要全换成非中国造的船,先不说有没有足够的船,光成本就得翻好几倍。 中国船东协会的专家早预判了:美国港口迟早要面临拥堵,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可能受阻,连港口的就业岗位都得受影响。 其实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挑事。交通运输部反复强调,反制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完全符合国际惯例。
船只收费反制生效!美国一邮轮为拒交1167万港务费,取消挂靠中国港口 10月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9 13:56:44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