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表示,制造锂电池必需的碳酸锂价格已从每吨60万元降到了7万元左右。而电池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达50%-60%。 这次不是出了新车型,也不是有什么技术突破,而是直接把新能源车的价格给拉到了一个新高度——准确说,是拉到了一个让不少人都觉得“能下手”的低度。 王传福在采访里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制造锂电池最关键的碳酸锂,价格从之前的每吨60万元,降到现在只有7万元左右了。 这可不是小幅度降价,几乎是打了一折多。而且他还提到,电池在整车成本里占比特别高,能到50%-60%,相当于一辆车一半以上的钱都花在了电池上。 这么算下来,碳酸锂一降价,电池成本跟着往下走,整车价格自然就有了降价的空间,这也是比亚迪这次敢大规模调价的核心原因。 比亚迪这次降价的力度确实不小,22款车型一起调,之前看的海豹07DM-i智驾版,之前得十五六万才能拿下,现在十万出头就能买到; 更让人意外的是海鸥智驾版,直接跌到了五万多的区间,这个价格放在前几年,连入门级的燃油车都不好找,更别说带智驾功能的电动车了。 不过这背后,其实是比亚迪早早就铺好的“底气”——他们有自己的锂矿,不用依赖外面采购,电池也是自己生产的,不用给别人付溢价,甚至还搞了电池回收技术。 比如那个叫“脉动式真空冶金”的技术,能把旧电池里的锂回收率做到99.2%,单块电池成本又降了不少,襄阳的回收基地一年能处理12万吨旧电池,等于形成了“挖锂-做电池-用旧了再回收”的循环,成本自然比其他只能外购电池的车企低很多。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降价肯定是好事。之前觉得电动车门槛高,现在像宋ProDM这样的车型,裸车8.9万就能入手,连带着特斯拉、一些合资品牌也跟着降价,等于大家有了更多便宜选。 而且这次连智驾版都降价了,以前觉得“高科技”的配置,现在普通家庭也能考虑,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但也有让人犯嘀咕的地方,比如刚买了车的老车主,可能没几天车就贬值了好几万,像护卫舰07就降了超5万,换谁心里都不会太舒服。 还有人担心,降价会不会伴随着减配?毕竟“便宜没好货”的想法,大家多少都有一点。 再加上电动车本身还有些没解决的问题,比如跑高速时续航虚标,明明表显能跑500公里,实际开空调跑高速,可能300多公里就快没电了。 还有电池用久了寿命会怎么样、车身自重比燃油车重等问题,这些都没因为降价而消失,反而让一些人在下单前多了几分犹豫。 除了消费者这边,行业里的反应也挺不一样的。比亚迪有全产业链的优势,自己能控制成本,降价后还能保证利润,但那些中小车企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的电池大多靠外购,成本降不下来,想跟降都没底气,估计接下来会有不少小品牌面临淘汰。 之前发改委也提醒过,这种“内卷式降价”有风险,现在看来,这种风险确实在慢慢显现。 不过有一点也挺受争议的,就是比亚迪在国内降价抢市场,在国外却卖得贵不少。比如在英国,海豹的售价比国内高了快一倍,巴西的汉车型更是卖到了78.7万元。 这种“内外有别”的定价,让不少国内消费者觉得不太舒服,毕竟大家都希望能公平享受降价的福利。 王传福在采访里也反复说,这次降价不是为了跟特斯拉打价格战,主要是因为锂价降了,还提醒大家买车别只看降价幅度,要注意是不是有“先涨后降”的套路,多关注车型的实际功能。 说到底,比亚迪这次降价,不只是一次简单的促销,更像是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随着核心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加上企业技术和产业链的成熟,电动车正在从“高价消费品”慢慢变成“普通代步工具”。 这对推动新能源车普及是好事,也能倒逼整个行业更注重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但同时,消费者关心的质量、售后、保值率,车企也得跟上,不能只靠降价吸引眼球。
王传福表示,制造锂电池必需的碳酸锂价格已从每吨60万元降到了7万元左右。而电池成
栗頿聊
2025-10-19 19:47: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