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再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深刻感悟,他坦言,美国对中国实力的

栗頿聊 2025-10-19 20:48:30

近日,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再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深刻感悟,他坦言,美国对中国实力的判断严重失误,中国的长远战略和综合能力让他刮目相看。从基建到科技,从人才培养到军事力量,他认为中国正以非凡的韧性和智慧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在咱们中国待过三年的外交官,他见过真实的中国发展,不是那些被加工过的信息,所以他坦言,美国之前对中国实力的判断严重失误,中国的长远战略和综合能力真的让他刮目相看。   从基建到科技,从人才培养到军事力量,都觉得中国正凭着非凡的韧性和智慧走在世界前列。这话听着就实在,不是空泛的客套。   就说基建,咱们平时出门都能感受到变化。以前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早升级成建世界级的实用工程了。   新疆的大石峡水库,大坝修到247米高,相当于80多层楼,还是用“智能建造”技术一层层建起来的,连压实度都能全程追溯,这技术放眼全球都少见。   还有深中通道,把桥、岛、隧全整合在一起,以前从深圳到中山开车得俩小时,现在半小时就到了,开通第一个月车流量就超300万车次,实实在在方便了两地人。   水利方面更厉害,这几年每年投资都破万亿,建了9.5万座水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水利体系,滇中引水工程直接能惠及1100多万人,这种为长远考虑的建设思路,藏着咱们的智慧。   以前总有人说中国只会模仿,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天眼”靠自己的技术发现了900多颗脉冲星,是国际其他望远镜的3倍多;   稀土领域更不用说,掌握着全球99%的重稀土技术,从开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都在手里,这直接影响着全球半导体和军事产业的根基,成了咱们的“杀手锏”。   还有新能源汽车满世界跑,航天员在空间站做实验,这些都打破了“只会模仿”的偏见。   人才培养上,咱们也从以前依赖外部变成了自己“造血”。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和企业里的技术骨干互相配合,“产学研”融合在一起,让人才不光会读书,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STEM领域的大学生占比远超美国,南繁育种基地培育的品种占了全国新育品种的70%以上,成了“南繁硅谷”,这些人才都是发展的底气。   军事方面,咱们走的是“智慧型”发展路子。以前羡慕别人有航母,现在咱们的福建舰直接用上了电磁弹射技术,歼-35、055大驱这些装备都成了现役主力。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体系化能力,侦察预警、火力打击、后勤保障能联动起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那些国产装备就能组成完整作战链条。   还有“机器狼”、无人机编队这些新装备,都是靠自主创新搞出来的,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其实咱们的发展靠的是长期主义和系统布局。外长连续35年首访非洲,能看出跨国布局的长远;基建、人才、军事这些领域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基建搭台、人才唱戏、军事守家”的联动闭环,不图一时风光,专补短板强根基。   这或许就是美国之前没看透的关键。   当然,大家对伯恩斯的话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觉得这印证了咱们发展道路的正确,政策延续性和举国体制是优势;   也有人质疑他任内没传递这些客观认知,卸任后才说有点滞后,还有人觉得这可能藏着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信号。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话确实反映出中国实力被越来越多人正视。   我国的发展不是偶然,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靠的是长远规划和踏实韧性。伯恩斯的感悟,或许能让更多人放下偏见看中国。   中国的发展从不是威胁,而是全球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务实合作才是正道。

0 阅读:0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