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中方资产闯下大祸后,荷兰相关人员开始甩锅了,经济事务部长紧急致函众议院,称是企业商会瞒着自己做出决定,情况开始逆转了! 9月29日,美国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把被列入实体清单且持股超50%的中资子公司纳入限制,第二天,荷兰政府就对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动手了。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30个分支机构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调整,期限长达一年。 这一决策的出台,并非荷兰政府的独立判断,而是深度绑定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的直接体现。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16年被中国闻泰科技通过收购纳入旗下,经过多年运营,已成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关键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等民生领域,客户覆盖欧美多个国家的制造业巨头。荷兰政府选择在美方新规发布次日就采取行动,显然是为了快速响应美国的政策导向,试图在盟友体系中展现“紧跟”姿态。 但荷兰经济事务部显然低估了这一决策对本国经济的反噬力。安世半导体在荷兰本土拥有近千名员工,其资产冻结直接导致生产线部分停滞,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供应链出现断裂。据荷兰制造业协会公开数据,仅安世在鹿特丹的封装测试工厂停工,就影响到当地12家配套供应商的订单交付,涉及产值每周减少约800万欧元。更关键的是,这一行为严重冲击了国际投资者对荷兰市场“规则透明、产权保护”的信任基础,多家计划在荷设立欧洲总部的亚洲科技企业已暂停考察进程,荷兰外商投资局近期接到的咨询量较上月下降37%。 面对国内企业的不满和经济数据的下滑,荷兰经济事务部长不得不寻求“甩锅”来缓解压力。他在致众议院的函件中强调,对安世采取措施的“具体依据”来自荷兰雇主协会和半导体行业商会的“内部评估报告”,声称部门在决策前未充分核实报告细节,暗示企业组织的信息误导了政府。这一说法立刻引发荷兰商界的反驳,荷兰半导体行业商会随即发布声明,明确表示曾多次向经济事务部提示“冻结中资企业资产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和市场动荡”,但未被采纳,双方的互相推诿让荷兰政府的决策流程漏洞暴露无遗。 从历史经验看,荷兰在中美科技博弈中始终处于矛盾立场。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的母国,荷兰既依赖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ASML约20%的营收来自中国客户,又受制于美国的政治压力,长期在对华技术出口问题上摇摆。此次对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冻结,本质上是荷兰政府在“政治站队”和“经济利益”之间做出的短视选择,却忽视了中资企业在荷运营多年形成的产业深度。安世半导体并非单纯的“中资子公司”,其管理层、技术团队和供应链已高度本地化,冻结资产不仅损害中方利益,更直接伤及荷兰本土的就业和产业生态。 随着事件发酵,荷兰国内的反对声音持续升温。多个行业协会联合向政府提交请愿书,要求立即解冻安世资产,恢复企业正常运营;部分议员也在议会质询中指出,政府的决策“缺乏战略考量”,严重损害了荷兰的国际商业信誉。而中方的回应则保持了一贯的理性和坚定,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敦促荷兰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和国际法准则,不要让双边经贸关系为政治操弄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没收中方资产闯下大祸后,荷兰相关人员开始甩锅了,经济事务部长紧急致函众议院,称是
微笑着前行
2025-10-20 09:27: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