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转发的一篇文章,内容背后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文章

涵蕾评科技 2025-10-20 12:05:44

看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转发的一篇文章,内容背后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文章标题是《有一种汽车事故叫做“小米事故”》。

这几天各大平台关于小米汽车的热搜持续不断,在最后的结果还没出来前,舆论就已经先下了结论。“又是小米出事了”、“小米汽车质量不行”、“小米车主…”,很多时候,标题不带小米,有些媒体就不会写新闻了。

有问题可以报道,也都可以理性讨论,目前的情况显然超出了正常的舆论监督范畴。报道的初衷是追问真相,但当“小米事故”、“小米车主”、“小米汽车”被包装成一个热词、一个标签,理性讨论就让位于情绪宣泄。有人不看事故成因,只看品牌;不等官方通报,只拼传播速度,流量变成了衡量真相的唯一标准。

不可否认,小米作为“后入局”的新势力,本就承载了过高的关注度。个人IP效应、新能源赛道的争议性,再加上网友天然的猎奇心理,让每一起“小米相关”事件都具备“爆款潜质”。但流量的狂欢,往往以理性的缺席为代价——真正该被检视的安全细节,被淹没在各种猜测和阴谋论中。

事实上,小米汽车目前交付量已超40万辆。从概率上讲,交通事故在任何品牌上都会发生。但当“小米事故”被单独拎出来反复渲染,就容易造成“有罪推定”的舆论偏差。这样的传播,不仅不公,显然也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监督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监督的方式”。真正有价值的监督,应该基于事实、尊重调查、相信专业。既要对安全隐患保持敏锐,也要避免把流量焦虑转嫁给任何一个品牌。理性讨论、专业判断,才是汽车媒体和公众的共同责任。

真正的安全,不在热搜上,而在理性和技术的研发里。围绕重要的底层技术和重要的研发领域,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这才是正事儿。[作揖][作揖][作揖]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和平使者

和平使者

5
2025-10-20 12:53

小米自己流量反噬而已,活该

金属狂潮

金属狂潮

2
2025-10-20 17:32

拼命博来的流量,享受它带来的效益的同时就应该承受它带来的反噬。自作孽不可活。

老鹰

老鹰

1
2025-10-20 23:53

死猴不怕开水烫,米粉不怕火来烧

猜你喜欢

涵蕾评科技

涵蕾评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