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这波操作时间卡得那叫一个准,刚好赶在美国对中国加征大额关税没几天,摆明了是想跟着大哥分杯羹。日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表面上是配合美国的技术封锁,实则憋着自己的心思——当年它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份额从1988年的50%跌到2019年的10%,这口气早就想咽回去了,这回刚好借机会既打压中国,又能重新坐稳材料霸主的位置。 这些被断供的材料看着不起眼,却是芯片制造从头到尾的“命门”。就说光刻胶,相当于芯片的“雕刻蓝图”,芯片上那些纳米级的电路全靠它感光成像,全球九成的份额都攥在日本信越化学、JSR、东京应化这些企业手里。 还有高纯氟化氢,芯片清洗环节离了它根本玩不转,一点杂质都能让整片芯片报废,日本一家就占了全球83%的供应。当时中国进口的光刻胶和氟化氢里,六成以上都来自日本,等于把生产线的“口粮”主动权直接交在了别人手里。 刚开始那阵子,国内芯片厂确实慌了阵脚。中芯国际这类企业的光刻胶库存撑不了仨月,清洗车间的高纯氟化氢更是一货难求,不少成熟制程的生产线都面临停摆风险。日本那边估计偷着乐,毕竟之前对韩国断供光刻胶,硬是把三星折腾得产线几近瘫痪,这回大概觉得能故技重施。 本以为这招能把中国芯片产业摁死,没成想反倒给国产材料打了剂“强心针”。科研团队直接把“卡脖子”清单当成攻关清单,没日没夜地啃技术硬骨头。到2025年7月,国产EUV光刻胶直接横空出世,曝光剂量比日本主流产品低了近四成八,相同条件下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反而更高,算是彻底打破了垄断。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手里还攥着反制的王牌。日本断供的是下游材料,中国直接在上游发力——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要知道全球98%的镓产量和60%的锗产量都在中国,这些可是制造半导体的基础原料,日本信越化学、三菱材料这类企业早就习惯了从中国进货。 管制一出,欧洲镓价直接翻倍,日本企业只能回头去挖库存,生产成本一下涨了不少,东京电子的股价都跌了15%。 等日本反应过来想松绑出口管制时,早就晚了。中国国产材料的替代率一路从30%冲到45%,北方华创的沉积设备精度提了三成,上海微电子的光刻胶也完成了从UV到EUV的迭代。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都跟着启动了光刻胶国产化,以前占着九成市场的日本化工巨头,眼睁睁看着份额被蚕食,现在反倒陷入了前景迷局。 日本这波跟风属实有点得不偿失。本来跟中国的半导体材料贸易一年能有上千亿人民币的规模,结果自己主动切断了路子。后来想转移产能去印度建厂,可那边基础设施跟不上,短期根本起不来量。反观中国,不仅没被卡死,反而把产业链短板补得更结实了,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销售额直接超了1.2万亿元。 说到底,日本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垄断能力,低估了中国的攻坚韧劲。当年靠技术霸权拿捏别人的日子早就过去了,想趁着贸易战浑水摸鱼,最后只会把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口碑都作没了。 这波操作下来,算是彻底给全球产业链提了个醒:把“口粮”攥在别人手里终究不踏实,而试图用断供搞霸权的,最后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方迎喜讯,荷兰没想到,明劫中企第五天,中国芯片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半导体这场大
【7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