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7年,开国少将向中央申请:“我脑袋受过伤,不适合当官,想回家当农民!”中央无奈,只好同意他的请求,谁曾想他却给中央带来一个惊喜! 1957 年,甘祖昌递交申请,希望放弃官职回家当农民,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的决定,当时他本可享受准军级待遇,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却主动选择回到平凡的农村,从头开始。 但对甘祖昌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生活,他只是决定不再追求胸前的荣誉勋章,转而在土地上创造新的价值。 甘祖昌对自己的荣誉和能力有清醒的认识,1952 年,后勤部初步评定他为师级干部,他立刻给中央写报告,说自己的能力顶多够团级,甚至可能只够营级,他还跟妻子龚全珍说,要是职位太高,自己心里会不安。 可组织上不这么看,审核完他的功绩,反而把他提拔为准军级,这种“厚爱”在他看来却成了一种负担。 因为同年1月,他在赴迪化途中遭遇车祸,脑袋重重撞伤,引发了旧疾,从此脑震荡后遗症就没断过,时常晕倒,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一个无法履职的将军算什么将军? 他觉得名不副实,拿着国家的俸禄心里有愧,所以,当1955年那三枚分别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二级八一、独立自由和解放勋章颁给他时,这些国家级的肯定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离开岗位的决心,这份荣耀属于过去,而他需要一个对得起当下的身份。 解甲归田,不是转行,是“重操旧业”,他革命生涯里当“红色管家”的时间最长,从莲花红色独立团的军需处长,到八路军359旅供给部,再到一兵团的后勤部长,他的天职就是搞后勤、保供给。 回到家乡江西莲花县,他依然在干后勤的活,1957年8月,他带着全家14口人返乡,行李很简单,三个木箱、八个竹笼。 但笼子里装的东西可不简单: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15只来航鸡,这不是将军的私产,这是他带给家乡的“农业火种”,是他为这片新战场准备的战略物资。 脱下将军服,他第一个动作就是带头去拾粪,乡亲们看着稀奇,他却干得自然,他把在南泥湾开荒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用在了改造家乡那片贫瘠的“虎形山”上,一把锄头不够,就用七八把,硬是把荒山变成了能种庄稼的梯田。 后来,看到公社粮食亩产上不去,他拉着书记刘可兴商量,能不能重启停产的峙垅煤矿?用煤矿的利润来修水库,再用水库来浇灌农田,这种用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思路,和一个后勤部长的思维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这份看似“无奈”的归乡申请最终却结出了最惊喜的果实,这惊喜首先来自于他的家庭,妻子龚全珍原本以为只是回去探亲,当得知是永久定居时,内心无比震惊。 但她最终选择追随丈夫,说:“你回去种地,我回去教书。”听到这话,甘祖昌向这位只评了连级的妻子,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叫了一声“龚老师”。 这个军礼,是对战友的最高敬意。 更大的惊喜来自这片土地的回报,乡亲们跟着他干,虎形山后来变成了果园,浆山水库也建了起来,而甘祖昌自己,常年的体力劳动竟然让他脑内的淤血渐渐消散,苏联专家曾预言他活不过六十岁,但他却健康地活到了81岁。 1986年将军离世,他一生攒下的大部分工资都用在了家乡建设上,最后的遗言是把剩下的钱全买了化肥农药,支援生产,留给后人的只有一个铁盒子,里面用红布包着那三枚闪亮的国家勋章。 主要信源:(人民日报出版社——甘祖昌从农民到将军、又从将军到农民的传奇一生)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被执行死刑前,他突然笑着转头,开心的看着朱枫,陈宝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