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中,竟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花在抱怨自己未获诺贝尔和平奖上,这场本该讨论俄乌停火的重要会谈,最终变成了一场关于奖项归属的情绪宣泄。 在诺贝尔奖揭晓半个月后,这位美国前总统依然对此耿耿于怀。 据《华盛顿邮报》获得的会谈记录,特朗普反复向泽连斯基强调:“我解决了加沙问题,正在推动俄乌停火,这些成就足以获得诺贝尔奖。” 这·种执念似乎已经影响到他的外交决策,就在近期,特朗普政府突然加大对乌克兰的施压力度,要求其接受用顿巴斯地区换取停火的方案,这个明显偏向俄罗斯的提议遭到基辅方面的断然拒绝。 泽连斯基显然洞察到特朗普的心理,知情人士透露,乌方曾私下表示,只要美国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等关键武器,就愿意为特朗普撰写诺贝尔奖提名信。 这种交易式的对话,反映出国际政治中罕见的利益交换模式。 历史数据显示,自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设立以来,共有141位个人和110个组织获奖,其中美国获奖者27人,包括前总统奥巴马、卡特等。 评奖委员会向来注重获奖者的实际贡献与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而非单方面的自我宣传。 特朗普对诺贝尔奖的渴望早有迹象,在任期间,他曾多次公开表示对奥巴马2009年获奖的不满。 去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提名时,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我促成了中东和平协议,为什么被忽略?”这种将外交成果与奖项直接挂钩的思维方式,打破了诺贝尔奖的传统认知。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如此执着于诺贝尔奖,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2026年美国即将迎来中期选举,若能在此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将极大提升其政治形象。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帮助他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巩固基本盘支持。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强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前秘书长伦德斯塔德公开表示:“将和平奖作为政治交易筹码的行为,违背了奖项设立的初衷。” 现实情况确实令人忧虑,为争取提名资格,特朗普政府在俄乌问题上明显加快了调解步伐,但其提出的“土地换和平”方案既未考虑乌克兰领土完整,也忽略了欧盟的安全关切。 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反而可能破坏现有的和平进程。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专家指出,真正的和平缔造者从不会将奖项作为目标,1994年获得和平奖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他们的获奖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奥斯陆协议》。 而特朗普追求的,似乎更多是奖项带来的光环效应。 在政治算计之外,诺贝尔奖的提名机制也引发讨论,根据规定,各国议会议员、政府部长、前获奖者等特定人群均有权提名。 这个相对开放的制度本意为广泛吸纳优秀候选人,却也可能成为政治操作的漏洞。 明年1月31日是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截止日期,在未来三个月里,国际社会或将目睹更多不寻常的外交举动。 从朝鲜半岛到中东地区,从军控谈判到气候合作,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在这些领域采取更积极的动作,以期获得评委会的关注。
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中,竟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花在抱怨自己未获诺贝尔
静芙说事儿
2025-10-21 15:59: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