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 85 岁老人,找到 20 多年未联系的养女,让养女给自己养老,买了房子登记在养女的儿子的名下,房子一直由老人居住,3 年后,老人和养女发生争执,养女很少管他,老人一气之下将养女拉黑,还把养女、及其儿子告上法院,要求撤销赠与并收回房子,法院这样判了。 老人姓周,老伴走得早,独生子十年前意外没了,这些年一直一个人过。去年冬天摔了一跤后,左腿落下毛病,拄着拐杖才能走,买菜做饭都费劲。他翻出旧相册,看着小时候抱着养女李娟的照片,突然想起这个二十多年没见的孩子 —— 当年家里穷,李娟三岁时送了远房亲戚,后来亲戚搬去外地,断了联系。 周老人托了三个老邻居,跑了半个月,才从以前的老同事那里问到李娟的电话。第一次打过去,他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李娟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喊了声 “爸”。没几天,李娟带着儿子小伟来家里,小伟都上高中了,长得高高壮壮,一口一个 “外公” 叫着,周老人心里热乎乎的,当即就说:“爸手里还有点积蓄,想在你家附近买套小房子,写小伟的名,以后这房子就是他的。我住这儿,你平时过来搭把手,给我做口热饭,我就知足了。” 李娟当时红着眼眶点头:“爸,您放心,我肯定好好照顾您。” 没过俩月,周老人真就花了毕生积蓄,在李娟家小区对面买了套六十平的一楼,房产证直接写了小伟的名字。搬进去那天,李娟还请了人来打扫,买了新床单被罩,每天下班都过来做晚饭,周末还推着轮椅带周老人去公园晒太阳。周老人逢人就说:“我这养女没白养,比亲的还亲。” 可过了两年,李娟慢慢变了。先是说公司加班,晚饭让周老人自己点外卖;后来周末说要陪小伟补课,不来了;再到后来,周老人打电话让她帮忙买瓶降压药,她都不耐烦:“楼下药店就能送,你自己叫不行吗?我忙着呢。” 有一次周老人半夜发烧,浑身疼得厉害,给李娟打了五个电话,没一个接的。最后还是隔壁的张阿姨听见他咳嗽声大,敲门进来帮他打了 120。 从医院回来,周老人看着门口堆着的快递 —— 都是李娟给小伟买的球鞋和游戏机,却没给自己带一句问候。他心里堵得慌,第二天一早去李娟家,敲了半天门,小伟开门说:“我妈带我去买新手机了,刚回来,让我别吵她睡觉。” 周老人站在门口,冷风刮在脸上,比在医院输液还凉。 之后李娟更过分了,有时候在小区碰到,她都绕着走。有一次周老人拦住她,问她为啥不管自己,李娟却急了:“我没不管你啊!你有手有脚的,自己不能弄点吃的?房子都写小伟名了,你还想怎么样?” 这话像刀子扎在周老人心上,他回家就把李娟的微信、电话全拉黑了。 冷静了几天,周老人找了律师。律师看了他保留的聊天记录 —— 当初说 “买房给小伟,你好好照顾我” 的对话还在,又看了医院的就诊记录、邻居的证言,说:“这是附义务的赠与,她没尽赡养义务,你能要回房子。” 开庭那天,李娟哭着说自己照顾过周老人,是老人脾气不好挑事。可周老人拿出证据:近半年的通话记录,26 个电话只接通 3 个;张阿姨出庭说,经常看到老人拄着拐杖去超市,有次差点摔倒;还有医院的缴费单,好几次都是老人自己坐着轮椅去的。 法官听完,敲了敲法槌:“根据《民法典》,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得按约定履行义务。周老人买房登记在小伟名下,前提是李娟赡养他,现在李娟没尽到义务,赠与可以撤销。” 最后判房子归周老人,李娟和小伟得配合过户。 拿到判决书那天,周老人把判决书放在老伴的遗像旁边,摸了摸相框说:“老伴,咱没让人欺负。” 后来李娟找过他,想让他撤诉,周老人就说了一句:“我要的不是房子,是有人能给我端杯热水。你没做到,这房子就该回来。” 现在周老人雇了个护工,每天能晒晒太阳、看看电视,日子虽简单,却踏实多了
太可恶了!上海女子坐月子期间,政府给她发了生育补助,钱还没到手,丈夫和公公就盯上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