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郑宏余被七八名越军包围,越军见他只有一个人,就喊话让他投降,郑宏余听

趣史小研究 2025-10-23 17:47:22

1979年,郑宏余被七八名越军包围,越军见他只有一个人,就喊话让他投降,郑宏余听完后大怒:“今天让你们瞧瞧我的厉害!” 郑宏余,1956年生人。那时候的年轻人,身上都有一股子劲儿,保家卫国的号召一来,热血一上头,就奔赴了前线。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一场名叫“303高地”的攻坚战里。我军攻了很久,伤亡不小,但效果不大。怎么办?那就得用奇兵。连里决定,组建一个“尖刀排”,说白了,就是一支敢死队,任务是绕到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它来个中心开花。 这种玩命的活儿,谁去?郑宏余二话不说,第一个报了名。 他和战友们借着夜色和地形掩护,悄悄摸向303高地。可越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刚一靠近,就被发现了。正面强攻肯定不行,那是拿人命去填。郑宏余脑子转得飞快,他跟战友打了个手势,意思是:咱们得从侧翼撕开一个口子。 于是,他带着两名战士,悄悄地运动到了越军的侧翼,找了个绝佳的位置架起了机枪。当正面部队吸引了越军绝大部分注意力的时候,郑宏余这边突然开火了,瞬间就把越军的侧翼防线给割开了一道大口子。 敌人一下就懵了,搞不清旁边哪冒出来这么猛的火力。尖刀排的主力一看时机来了,一跃而起,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顺势就拿下了303高地。 任务算是完成了,但郑宏余他们三个还陷在侧翼,负责阻击残敌,掩护主阵地。这时候,被打疼了的越军回过神来,不敢去冲击人数众多、火力强大的主阵地,就把气全撒在了侧翼这三个火力点上。 郑宏余他们三个人,面对的是几十个越军的疯狂反扑。双拳难敌四手,激战中,两名战友先后中弹牺牲。阵地上,只剩下郑宏余一个人,还有一挺机枪,以及越来越少的子弹。 越军看他只有一个人,就用蹩脚的中文开始喊话,大概意思就是“缴枪不杀,优待俘虏”那套。他听完对方喊话,不光没害怕,反而火冒三丈,心里憋着一股劲. 他已经开始盘算。硬拼是死,投降更是奇耻大辱。横竖都是死,不如拉几个垫背的,搏一把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一颗子弹“嗖”地一下,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去,把他的军帽给打飞了。这一瞬间,郑宏余非但没慌,反而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将计就计。 他捡起一根树枝,把被打飞的军帽重新顶起来,慢慢地从弹坑里往上探。远处的越军一看,“敌人露头了”,立马对着那顶军帽就是一通疯狂扫射。就在他们开火的一瞬间,郑宏余已经手脚并用地匍匐到了另一个相邻的弹坑里。 看着被打成筛子的军帽,越军以为郑宏余已经被打死了,就放松了警惕,准备过来检查“战果”。 郑宏余躲在新弹坑里,眼睛死死盯着外面,心里默数着:“一个,两个…七个,八个。”等他们走进射程,郑宏余猛地伸出枪口,“哒!哒!”两声清脆的点射,应声倒下两个。 剩下的越军吓得魂飞魄散,完全不知道子弹是从哪儿飞来的,赶紧又趴了下去。他们接着喊话,想让郑宏余出来。 剩下的几个越军彻底崩溃了,他们面对的仿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躲在暗处的死神。恐惧之下,他们连滚带爬地逃跑了。 郑宏余暂时安全了。他靠在弹坑里,啃了两口冰冷的干粮,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向北走,找到大部队,因为祖国在北方。 可这趟回家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他刚走出没多远,就在林子里又撞上了七个排着队前进的越军。看方向,正是往他刚才的阵地去的。郑宏余判断,这肯定是刚才那几个逃兵回去搬来的救兵。 有意思的是,这队越军大概觉得他已经死了或者跑了,警惕性非常低,一个个闷着头赶路。郑宏余悄悄绕到他们身后,二话不说,就是一个长点射。一梭子子弹过去,七个人倒了四个,剩下三个头都不敢回,屁滚尿流地跑了。 郑宏余不敢恋战,继续往北走。晚上在山洞里对付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刚出洞口,又跟四个越军脸对脸撞上了。这次他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抬手就是一梭子。 但他没想到,这次是个圈套。他刚打完,身后就被几支冰冷的枪管顶住了。这回,是真被包围了。就在几个越军叽里呱啦商量着怎么处置他的时候,郑宏余心一横,干脆抱着机枪往地上一躺,身体蜷成一团,顺着山坡就滚了下去。 越军都看傻了,赶紧顺着山坡往下追。在山脚下,他们找到了“昏死过去”的郑宏余。就在一个越军凑上来看他死没死透的时候,郑宏余猛地睁开眼睛,怀里的机枪喷出了愤怒的火舌。近在咫尺的几个越军,瞬间就被扫倒在地。 这条北上的路,孤独又危险,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终于,在快要弹尽粮绝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同样掉队的战友。两人结伴而行,最终,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自己的部队。 当郑宏余灰头土脸地出现在连长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连长问他情况,他只是谦虚地说,自己一个人干掉了18个敌人,至于其他没看清打没打死的,就没算进去。 这位有勇有谋的战斗英雄,在后来的战斗中,为了攻下一个高地,光荣牺牲,年仅23岁。 战后,中央军委追授郑宏余“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0 阅读:98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