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开始对进口公交巴士加收

大大大飞 2025-10-23 18:42:44

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开始对进口公交巴士加收百分之十的税,不碰卡车,只盯巴士,比亚迪在加州兰卡斯特的工厂造的车,也被算作进口,得交这笔钱,车是本地造的,工人是本地招的,可政策一出来,照样得掏钱。 美国每年得买四千多辆公交巴士,本土企业普罗泰拉去年才卖出去八十二辆,好多城市的公交车都旧得该换了,全靠进口车顶着,现在一加税,买车贵了,缅因州直接取消了二十辆的订单,芝加哥和洛杉矶也重新盘算,绿色出行的计划眼看要泡汤,最讽刺的是,环保的电动车被加了税,烧柴油冒黑烟的大卡车却一点没动。 比亚迪在兰卡斯特的工厂有一千多个本地员工,上个月工会还给几个工人发了奖状,说他们干得好,结果政策一变,这些工人所在的厂子反而成了被针对的对象,政府嘴上说要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却把真正在美国开工、雇美国人的企业当成了靶子,这事儿让人想不明白。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关键事实:美国政府实际上是从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同时对进口巴士征收10%的关税。所以你提到的“不碰卡车,只盯巴士”的说法不太准确。卡车同样被加了税,而且税率更高,达到25%。这项全面关税政策是特朗普总统10月17日签署的公告的一部分,依据的是《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理由是保护国家安全**。 这就引出了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比亚迪在加州兰卡斯特工厂生产的车辆会被视为“进口”?这家工厂确实位于美国境内,也雇佣了当地员工,但全球贸易规则看的是产品的“原产地”,而原产地判定通常基于产品价值中有多少比例来自本地区。根据新政策,符合《美墨加协定》的车辆只需对非美国产部分的价值征收关税**。如果比亚迪车辆使用的零部件大量来自美国以外,那么即使在美国组装,也可能无法满足“美国制造”的标准。 听起来有点复杂对吧?这种政策设计暴露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政府为国内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关税抵消计划,组装卡车的厂商可以获得相当于车辆价值3.75%的关税抵免,这一计划已延长至2030年**。另一方面,像比亚迪这样真正在美国设厂、创造就业的企业却可能因零部件来源问题而被排除在优惠之外。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对这些关税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保护蓝领就业的胜利。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关税反而可能损害像比亚迪兰卡斯特工厂这样确实为当地提供就业的企业。这就引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些关税到底是在保护美国工人,还是在保护某些特定的美国公司? 更令人费解的是环保政策上的矛盾。美国政府一方面声称支持环保,另一方面却又对电动巴士——包括那些在美国组装的电动巴士——征收关税,这无疑会推高清洁能源交通的成本。根据报道,缅因州已经因为成本问题取消了20辆巴士的订单,芝加哥和洛杉矶也在重新考虑它们的计划。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为绿色出行设置障碍。 那么,为什么美国要推行这种看似矛盾的政策呢?表面上,政府援引“国家安全”来证明其合理性。但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问题:美国进口的重型卡车中,78%来自墨西哥,15%来自加拿大,这两个国家都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将来自这些国家的车辆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这些关税带来的经济代价最终会转嫁给美国民众。公交机构需要支付更多费用来更换老旧车队,这些增加的成本要么导致服务减少,要么需要提高税收来弥补资金缺口。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估计,尽管有关税减免措施,他们今年仍将支付约20亿美元的关税。这些成本最终都会体现在消费者的购车价格上。 回过头来看,这些关税政策反映了美国经济政策中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在“国家安全”和“保护国内产业”的旗帜下,推行实际上可能阻碍绿色转型、增加消费者负担的措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政策有时反而会伤害那些真正在美国投资、创造就业的企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42
大大大飞

大大大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