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了! 美国从2025年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对进口客车加10%关税。 美国说要“保护本土制造”,其实是损人不利己,此举要“保护”先制造业,必然“牺牲”消费者利益。 按照相关机构测算,这将导致美国2024年预计将有多达200万人失去工作。此政策还将导致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多花5000美元。 美国这么做还不算太过分,毕竟是自己的事儿,但问题是,美国这么做可能会影响整个世界,造成“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再说这政策背后的逻辑,美国这么做是想通过“保护”先制造业来刺激经济增长,谁不知道美国经济增长的“法宝”就是消费,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美媒报道,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和其他游说团体花费了7000万美元游说国会,结果换来了什么?换来了美国政策先实施,他们却得到了先免税。这不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再说移民新规,美国新规要求所有签证申请人必须回国面谈,5500万签证持有人将接受审查,民众一听就慌了,赶紧撤销签证。 美国这一政策也不知道要耽误多少人时间与精力,还不算要花费多少人金钱呢?这政策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不愿意为此折腾了。 这两天已经有不少美国的高校教授、研究人员等在考虑撤离美国。美国这一政策估计也会吓跑很多外国投资者,而正想着要到美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家也会打消念头。美国这两项政策很可能引发“反制”,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表态要反制,比如欧盟、日韩等。 德国车企很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因为按照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测算,此政策将使德国车企在美国的成本增加9.7亿欧元。美国这么做还不知道会刺激到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政策一旦实施,美国当局就面临停摆,每周损失150亿美元。多花5000美元就多花5000美元了,但失业200万人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意味着美国将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位。 今年以来,美国处处强调“单边主义”,单边主义当然没错,但单边主义只能是一种外交政策,而不能成为经济政策,因为经济是互利共赢的,只有利益冲突才能成为经济政策,比如制裁。但美国偏偏搞错了,以至于现在这个样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