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道消息!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对我们进行警告,力度更大了!就在动身前往马来西亚之前,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美国不排除对中国实施软件出口限制,以此回应北京针对稀土金属采取的类似措施。我确认,所有选项都是开放的。我们以尊重和善意的态度对待与中国的谈判。如果这些措施影响到软件、发动机或其他部件,我们将与合作伙伴协商采取应对措施。 只能说,他时间掐得相当有讲究,再结合他那曾在索罗斯基金当首席投资官的背景,这波操作明摆着是谈判桌前先亮肌肉,想靠 “极限施压” 占得先机。 要知道他 2025 年刚上任就喊过要用关税制裁平衡贸易,如今拿软件出口限制说事,不过是换了件 “遏制工具” 的马甲,意图藏都藏不住。 这事的根子还是稀土和软件的博弈拉锯。中国的稀土是全球产业链的 “工业维生素”,小到芯片大到发动机都离不了,而美国的软件出口常年占据优势,尤其是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这类高端领域,之前不少中国企业都有依赖。 贝森特说 “回应北京稀土措施”,本质上是想拿软件当筹码,逼中方在经贸谈判中让步 —— 毕竟中美这轮磋商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他这话说在启程前,活脱脱是 “先礼后兵” 的戏码,只不过这 “兵” 来得有点露骨。 而且这套路美国不是第一次用,之前对华为的操作就是现成的例子。2019 年把华为放进贸易限制清单,连英特尔、高通卖芯片都得拿特殊许可,2024 年还干脆撤销了部分 licenses,理由居然是 “怕助力华为 AI 发展”。 可结果呢?华为被逼着搞出了自研的麒麟 9000S 芯片,2024 年第一季度营收反倒涨了 36.66%,净利润直接翻了五倍多,所谓的 “限制” 反倒成了倒逼突破的催化剂。 现在贝森特又拿软件说事,怕是没忘华为这前车之鉴,但为了谈判气势还是硬着头皮喊口号。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其实根本经不起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折腾。胡润 2025 年的报告里写得明白,70 家标普 500 成分股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年营收都涨到 3028 亿美元了,平均复合增长率 12%,比全球水平高 3 成。 苹果、高通这些巨头更是常年靠中国市场冲业绩,光这七家百亿美元级营收的企业,中国市场贡献率就稳定在 12% 以上,41% 的企业都把中国当成全球第二大营收来源。 真要是搞软件出口限制,最先喊疼的得是这些美国企业 —— 就像英伟达,之前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 95%,后来受限后直接退出,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收入一下缩水近 9 亿美元,CEO 黄仁勋都公开承认 “100% 离开中国市场”,这损失可不是嘴上喊两句 “警告” 就能补回来的。 至于贝森特提的 “与合作伙伴协商应对”,听听就行不必当真。之前美国禁售俄罗斯卡巴斯基软件,号称 “防范信息泄露”,结果人家公司压根没干过所谓 “危害安全” 的事,还反过来帮美国通报过网络攻击,最后只能靠罚款强行推行,盟友们也没真跟着加码。 现在要拉合作伙伴搞软件限制,且不说那些企业要损失中国市场,单是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就扛不住 —— 毕竟中国既是软件需求大国,也是制造业中心,真断了软件供应,美国盟友的零部件出口照样受影响,这账谁都算得清。 说到底,贝森特这波警告更像 “纸老虎式施压”。他自己之前都承认 “关税战没有赢家”,现在拿软件说事,无非是赌中方会因短期依赖妥协。 可别忘了,华为的例子已经证明,中国企业被倒逼时的突破速度有多快,加上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营收依赖摆在那 ——70 家样本企业四年营收涨了近 900 亿美元,这可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 等真到了谈判桌上,贝森特手里的 “软件牌” 能不能打出去都是问题,毕竟喊狠话容易,真要动真格,最先心疼钱包的恐怕是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美国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