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普京政府动了真格后,印度落井下石的反应,和不动如山的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冯看国际 2025-10-24 09:58:26

特朗普对普京政府动了真格后,印度落井下石的反应,和不动如山的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美国宣布制裁俄罗斯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美俄关系出现了急转直下的势头。 国际油价应声大涨逾5%,创下两周新高。这两大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合计占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的近一半。 特朗普的政策急转弯让许多观察家措手不及。就在不久前,他还高调计划与普京在布达佩斯举行会晤,转眼间却挥出制裁重拳。 --- 美国制裁的算盘 特朗普政府在椭圆形办公室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声明中明确指出,制裁旨在削弱俄罗斯支应俄乌战争的财力。 这标志着特朗普对俄政策的180度大转变。 此前他多次收回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威胁,甚至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晤未取得进展后,仍保持克制。 特朗普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坦言:“我唯一能说的是,每次我和普京交谈,我们都有很好的对话,但之后就是没有进展。” 美国财政部为企业和个人设定了11月21日的业务清算截止日期,给予近一个月时间完成或取消与这两家俄油企的现有交易。 印度的机会主义 制裁消息传出,印度反应之迅速令人侧目。印度国有炼油企业立即宣布开始排查与俄罗斯能源企业的合作细节。 表面看是合规操作,背后却藏着精明算计。 印度此时“积极配合”更像是在向华盛顿递投名状。这种做法与其一贯的“走一步看一步”策略一脉相承。 今年7月特朗普口头威胁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税,印度当时也曾暂停进口,结果没过多久又悄悄恢复。 印度如此积极背后有双重考量。一方面,印美贸易谈判已到关键节点,印度希望借此换取美国在关税上的让步。 另一方面,印度也担心真正断供俄油会推高本国能源成本。 中国的不动如山 面对同一场风波,中国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应对。外交部迅速表明态度,反对单边制裁,坚持中俄能源合作是正常商业往来。 中国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未作任何调整,一切照常进行。 这种“稳”不是被动不理,而是基于清晰判断后的主动选择。中国深知俄罗斯提供的能源不仅价格合理,而且供应稳定。 在当前全球能源地缘政治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这种合作关系更显珍贵。 从中国的视角看,贸易归贸易,能源归能源,不会因为一个议题就在别的领域妥协让步。轻易割断与俄罗斯的长期合作关系,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 这场制裁风波表面看是能源之争,实则是一场全方位的大国利益博弈。每个国家都在拨动自己的算盘。 对美国而言,特朗普一边高喊制裁俄罗斯,也在为自家油气寻找市场。逼别国不买俄油,回头来买美油,这才是深层动机。 对俄罗斯,压力显而易见。被制裁后最怕客户跑光。为留住印度,俄罗斯已默默将对印石油价格下调,近乎贴着成本价供货。 而对中国,俄罗斯相对放心,因为中俄合作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多年磨合形成的稳定链条。 印度夹在中间,既要跟美国搞好关系,又要从俄罗斯拿便宜能源。它想两边不得罪,结果就是不断变换姿势,搞得像个灵活的中间商。 制裁的实际效果 制裁的威慑力究竟有多大?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托马斯·格雷厄姆直言不讳:“如果白宫认为这会导致克里姆林宫的行为或普京的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那他们是在自欺欺人。” 历史经验支持格雷厄姆的判断。 拜登政府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实施了一波又一波制裁,虽重创俄罗斯经济,却未能阻止普京继续推进军事行动。 制裁见效缓慢,而克里姆林宫非常擅长规避。 欧盟此次也配合美国行动,对俄祭出包括禁止进口俄液化天然气的新制裁。禁令将分两阶段实施,短期合约6个月后终止,长期合约从2027年起终止。 与此同时,俄罗斯以战略核力量演习作为回应。俄军在演习中发射了“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最远射程可达1.1万公里。 --- 回望历史,拜登在其任期尾声也曾考虑制裁这两大俄油企,却因担忧惊扰全球能源市场和推高油价而选择抵制。特朗普如今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但效果存疑。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喊口号的比赛,而是一场场实力与智慧的交锋。印度的灵活有其短期效果,中国的定力则基于长线布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冯看国际

小冯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