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稀土这张牌会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学家诺亚·史密斯警告:“如果中国了解到它对稀土的控制是一张王牌,它可以用稀土从其他西方国家要求任何它想要的东西。 中国的稀土这张牌到底有多大呢?中国的稀土储量确实是世界第一,4400万吨的储量占了世界近一半,2024年27万吨的产量更是占了全球69%的份额。 但要是光有矿,那和卖铁矿石的澳大利亚没啥区别,成不了王牌,真正厉害的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能把稀土从矿石挖到高端材料全流程做完的国家,从开采、分离、提纯到加工冶炼,每个环节都攥在自己手里。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分离提纯技术,这可是稀土产业的“命门”,稀土矿里的17种元素搅在一起,就像把17种颜色的沙子混在一堆,要分出纯度99.99%的单一元素,得经过上百次化学萃取、沉淀,差一点都不行。 这技术不是谁都能玩的,咱们国家靠徐光宪院士当年发明的串级萃取理论,打下了根基,现在手里攥着439项独家萃取专利,2025年全球新增的稀土专利里,中国占了82%,美国才7%。 现在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活儿,都得靠中国来干,其他国家就算有矿,挖出来也得运到中国加工。 美国加州那个芒廷帕斯矿,重启后挖的矿石全往中国运,加工完再买回去,等于给咱们送上门赚加工费。 有人说“美澳不是要建供应链吗”,这纯属喊口号,澳大利亚是有矿,还是世界第四大储量国,可它连个正经的精炼厂都没有,唯一的莱纳斯公司还得靠马来西亚的厂子加工,十多年来天天被环保问题折腾得停摆,产量连全球零头都不够。 美澳刚签了85亿美元的协议,说半年建供应链,这简直是开玩笑,稀土产业不是搭积木,得有化工基地、电力系统、熟练工程师,美国自己的制造业都空心化了,上世纪90年代把加工产业丢了,技术团队早散了,现在想捡回来,光重建产业体系就得十年八年,奥巴马喊了十几年“制造业回流”都没成,特朗普说“一年够用”纯属骗选民。 更实在的是成本和环保这两道坎,稀土冶炼耗电惊人,中国内蒙古、四川的电价不到3毛钱一度,欧美得好几块,光电费成本就差出十倍。 而且分离过程会产生放射性废液,处理不好要出大问题,澳大利亚人对环保特别敏感,建个厂得跟原住民、环保组织扯好几年皮,光环评都通不过,更别说投产了。 中国早就把环保标准提上去了,小作坊全关了,大企业有成熟的处理技术,这既是责任,也是门槛,别人想抄都抄不来。 这张牌的威力,最终得看实际影响力,全球91.6%的稀土永磁材料产自中国,这东西是新能源汽车电机、军工雷达的核心部件,美国造F-35战斗机,每架都得用稀土永磁体,没有中国供应,生产线就得停。 前两年中国稍微调整了出口,美国车企就慌了,以前40美分的微型磁体,后来花15美元都抢不到,这就是依赖的代价。 现在中国又出了新政策,把全产业链技术都纳入出口管制,等于把技术大门也关上了,别人想追都没地方学。 说句实在的,中国稀土的优势不是天生的,是几十年砸钱、砸人、砸时间攒出来的。 从徐光宪院士的实验室,到工厂的流水线,再到政策的长期扶持,才有了今天800多家企业的产业集群,有了从矿石到磁材的完整闭环。 这不是“垄断”,是实打实的产业实力,就像老话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人只看到我们手里的牌大,没看到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现在有些人怕中国“用稀土卡脖子”,其实咱们从来没主动刁难谁,都是正常做生意。 但这张牌的意义在于,让那些想搞技术封锁、供应链脱钩的国家知道,咱们有自己的底气,你想在芯片上卡我们,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军工装备离不离得开稀土。 这不是“要啥得啥”的霸权,是平等对话的资本——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要是非要找茬,那我们也有护身的家伙。 说到底,稀土这张牌的大小,取决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厚度。实体经济是根基,根基扎得深,产业才能长得壮。 那些天天喊着“去中国化”的国家,终会明白,产业实力不是靠协议和口号堆出来的,得靠实验室的灯光、工厂的机器声和日复一日的积累。 中国稀土的王牌地位,短期内谁也动不了,这就是最硬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