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了一下「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蔚来的独家报道。其实这类的独家报道,多半是企业对外释放信息的窗口。
今年开始,蔚来以这种形式对外释放信息的次数明显变多了。这类新闻不仅给C端看,还要给B端看。C端对企业的信心会影响到卖车,B端对企业的信心,影响的是市值。变相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市值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小鹏和理想过去也经常使用。过去2年,很多蔚来的“股东”私下吐槽蔚来的市值管理太差,羡慕小鹏和理想。
不过我认为市值管理也要讲究一个时机,过去情况确实很难管理,因为没有“势”去推动,自己扯着脖子喊也没用。
现在L90和ES8双车形成的势能,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故事讲起来才有人信。
我一直非常喜欢看李斌的访谈,内部讲话。因为我和李斌看待问题的方式非常接近,总结下来:李斌最核心的两个观点是:体系化和长期主义,今年还多了一个CBU。
当然,如今很少再空谈“长期主义”了。因为当下,在财务空间上,留给蔚来的时间确实不多,breakeven势在必行。还有长期时间拿不到结果,会被路人嘲讽是“贾总”,而且内部容易惯性的把“短期失败”归咎到“长期主义”。
但我打从心底的认可“长期主义”。“长期主义”表示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习惯以什么样的时间周期对待发展。就我个人来说,无论是投资还是工作,我都习惯性看到5年后会在哪里。以5年为周期规划,可以避免自己做出一些短视的决策。
体系化本质上就是如何建立一个自动化运行的系统,让规则和程序自动的跑起来,减少重复的投入和干扰,让企业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在产品和服务好用户上。
这其实是每个企业CEO都知道的逻辑,但是能一以贯之的不多,还是因为上面的那个原因——在这个快速奔袭的时代,都想快速拿到结果,缺乏“长期主义”,自然而然就进入哪里漏水堵哪里的节奏中,最终漏洞越来越多。
上面这些信息算不得新鲜,是李斌经常挂在嘴边的。
最有价值的应该是——ES8现在订车,提车要等到明年4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意味着明年Q1就算不能breakeven,但有ES8这么多订单撑着,至少Q1的亏损不会太多。
小小的压力是,明年ES8的订单,由于要兜底一部分购置税,所以毛利率上会有所下降。
明年Q1 ES8的交付量肯定不会是1.5万 x 3个月 = 4.5万。2月份春节,工人要放假,物流要放假,所以我推测明年Q1 ES8的交付量会在3.5万左右。
我觉得这个成绩非常好了,而且接下来还有持续的订单,ES8有可能会形成过去两年M9的走势,热销期很长,会长时间保持1万+的交付量。
这次李斌的沟通中,我有一点小担心就他认为盈利—卖车比减费更重要。
我觉得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月销3万就可以breakeven,月销5万就要赚很多,目前盈利过的新势力,比如理想、零跑,大概都是如此。
过去李斌在费用上大手大脚是因为对销量过去乐观,所以我最担心的是他认为:「蔚来接下来可以长期保持5万的月销量,按照5月的月销量来规划费用」。
这样的规划会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减弱,接下几年的竞争仍然非常激励,没人敢保证一直增长,汽车行业必然不存在垄断,轮流坐庄会是常态。
最后,我对Q4销量的预测不会15万,而是10月4万,11月4.5万,12月5万,总计13.5万,并且breakeven。
新能源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