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清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笼罩在肃穆的氛围中。初秋的阳光穿过梧桐枝叶,

麟开祥趾 2025-10-24 15:47:15

10月24日清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笼罩在肃穆的氛围中。初秋的阳光穿过梧桐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为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平添几分庄重。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清华大学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陆续抵达,共同送别这位科学巨匠。 8时50分,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前来悼念的人群已在公墓附近形成绵延数十米的队伍。停车场内,身着黑色正装的送行者们神情凝重,有人手捧白菊静默肃立,有人低声交谈追忆先生事迹。队伍秩序井然,唯有秋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偶尔打破这份肃静。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生陈先生携幼女早早来到现场。他告诉记者:"七点半我们就从海淀出发,想送杨先生最后一程。"谈及感受时,他目光坚定:"先生留下的不仅是科学遗产,更是一种治学精神。今天我们不是来告别,而是来见证这份精神的传承。" 队伍中,一位银发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她颤抖的手指轻抚着纪念册上杨先生的照片,泪水在皱纹间蜿蜒:"二十年前在清华礼堂听过先生的讲座,那时他就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话音未落便已哽咽,周围众人闻言纷纷颔首,眼中泛起追思之情。 据官方资料记载,这位世纪科学巨人于2025年10月18日与世长辞。杨振宁先生不仅是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更是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创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已成为培育顶尖科研人才的摇篮。此刻,前来悼念的人群仍在不断增加,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学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共同构成一幅跨越时空的致敬画卷。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麟开祥趾

麟开祥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