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怒了!古特雷斯坚决发出警告:没有缴纳会员费的国家必须抓紧交钱!再不交钱联合国也要面临“破产危机”!美国目前已经欠缴了联合国超过30亿美元经费没有缴纳。 经费短缺早已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运营困境。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办事处被迫关闭三个月,公务旅行和招聘活动全面暂停。 更让人揪心的是维和行动的缩水,驻守在南苏丹、黎巴嫩等敏感区域的蓝盔部队将面临四分之一的减员,涉及军人与警察达 1.3 万至 1.4 万人,9 项关键维和任务直接受冲击。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依赖联合国援助的民众失去庇护,是全球热点地区的和平稳定面临威胁。 美国的欠缴状况持续恶化。作为承担 22% 常规预算和 26% 维和预算的最大出资国,其欠费总额已超过 28 亿美元,且白宫在 2026 年财政预算中计划全面终止对联合国维和资金的支付。 这种做法并非首次,此前美国已陆续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还要求对联合国所有项目开展评估,提出 “砍掉所有没用的业务”。拖欠经费与 “退群” 行为叠加,让联合国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面对危机,国际社会并未坐视不管。 已有 106 个国家全额支付了 2025 年的经常预算,其中 61 个国家履行了全部财政义务。 中国明确表示将如期全额缴纳维和经费,用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运作。欧盟代表强调不能将责任推给按时履约的国家,东盟通过新加坡代表指出流动性问题已成 “常态”,呼吁尽快解决根本问题。 不同阵营的国家罕见地形成共识:联合国的存续关乎全球共同利益,欠费行为不应成为常态。 应急措施与改革方案同步推进。联合国正考虑允许年底保留未使用资金,不再强制退还给会员国,以缓解年初捐款滞后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特别承诺” 机制的紧急动用也被提上日程,为短期资金缺口提供缓冲。 更深入的改革计划已经启动,秘书处拟在 2026 年削减 20% 预算并裁员 6900 人,通过合并部门、转移资源到成本更低的城市等方式精简机构,消除冗余。 这些举措虽属权宜之计,却展现了联合国自救的决心。 挪威代表的话点出关键:临时措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推动真正的财政改革。 联合国的经费体系基于各国经济实力确定缴纳比例,本质是责任与权利的对等。美国在享受安理会否决权等特权的同时,长期拖欠经费,显然违背了国际共识。 而多数国家的按时缴费,恰恰印证了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核心平台的价值 —— 从维和行动到人道主义援助,从气候变化应对到公共卫生合作,其职能没有任何机构能够替代。 古特雷斯的警告,更像是一次对全球责任的唤醒。 联合国的 “破产危机” 从来不是某个机构的困境,而是对所有会员国担当精神的考验。 当越来越多国家用实际行动缴纳会费,当改革方案逐步落地,这场危机或许会成为联合国重塑公信力的契机。各国共担责任、共渡难关,正是维护全球共同利益最需要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