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晓岚,即是烈士聂曦在台湾的侄孙女。目前聂晓岚是台北一所中学里的历史老师。拍摄《沉默的荣耀》时,她专程从对岸飞过来,客串了这个庭审的最后时刻,一位庭审员。聂晓岚不是在演戏,她是真实聂家在新时代里生命的延续。 在台北一所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聂晓岚正在讲述一段尘封的往事。 她不只是在教书,更像是在为一段沉默的历史作证。她是中共烈士聂曦在台湾的侄孙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一个压抑了七十多年的家族秘密,变成一堂生动的公开课。 对聂晓岚来说,童年的记忆里没有太多喧闹,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始终散不去的沉默,牢牢占据着她的回忆。在家里,没人会主动说起叔公聂曦,这个名字就像被下了禁令一样,成了谁都不愿触碰的禁忌。 她只记得奶奶常在夜里背着人抹眼泪,也记得清明祭祖时那种欲言又止的沉重。她曾天真地问外婆,为什么我们家没有爷爷辈的照片,大人们却只是含糊带过。 很多年后她才明白,那个年代的台湾,“聂曦”这个名字和“通共”、“匪谍”的罪名紧紧绑在一起,是碰都不能碰的伤疤。几十年来,家族只能把这份沉痛的记忆藏在心底,让它成了一个无人言说的符号。 将这个符号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聂晓岚来说,像是一场漫长的考古。高中时,她在一本解密的“保密局档案”里,第一次看到叔公的名字和那个冰冷的“国防部上校参谋”的身份。后来在大学,她在档案馆的旧报纸里,一点点拼凑出他生命最后的轨迹。 但真正击穿沉默的,是那些带着温度的遗言。家里的长辈曾跟她说过,叔公在被执行死刑前,特意托人捎来了一句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让后辈们能抬头挺胸、堂堂正正地做人。””她还在叔公的日记里读到:“有些路注定孤独,但走过的人知道为何而活。”这些话,让她一下子触到了先辈那颗坚定又孤寂的心。 情感的共鸣在大陆一个特殊的片场达到了顶点。她受邀在影视剧《沉默的荣耀》中客串一名庭审员。当戏里的法官对扮演叔公的演员喊出那句“你可知罪?”时,聂晓岚瞬间崩溃。 那一刻,时空仿佛交叠,她好像亲耳听见七十多年前,叔公在真正的法庭上那句掷地有声的回答:“我为国家统一尽忠,何罪之有!”这场戏,让她彻底撕碎了贴在家族身上七十多年的标签。 从那一刻起,聂晓岚把自己的讲台,变成了言说真相的第一个阵地。她不再像过去那样,讲课时小心翼翼地绕开敏感词。当一个学生好奇地问她“老师,课本里的‘匪谍’,是不是也有好人?”时,她决定不再回避。 她开始在课堂上并列展示电影片段和真实的历史档案。面对有家长投诉她“美化匪谍”,她直接拿出叔公的档案复印件,清楚地告诉所有人:他传递情报是为了让解放军在战场上少流血,他是烈士,不是匪谍! 聂晓岚的课堂范围很广,早已不局限在校园里,连校外的地方都成了她授课的场地。她会带着学生们去参观台湾的“白色恐怖纪念馆”,指着墙上叔公的名字,坦然地说:“这是我叔公,他是英雄。” 她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分享家族的故事,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她平静地敲下回复:“历史不是非黑即白,他能为真相豁出命,我不过是把真相说出来。” 现在,这位历史老师正在准备一堂全新的课,打算用家族压箱底的老照片和书信,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宏大历史下每个人的命运是如何被牵动的。 有个学生在周记里写道:“原来历史书上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某个人的一生。”对聂晓岚来说,这或许就是她所做一切的最好回响。她,正在替先辈发出那被压抑了七十多年的声音。 主要信源:河北共产党员网——聂曦:比吴石更隐秘的“红色纽带”,33岁在台湾从容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