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

云景史实记 2025-10-28 06:15:17

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居然站在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教起了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来的学霸们! 这个人就是邢小颖。 2011 年那回高考,邢小颖的分数确实不理想,一本二本想都别想,当时她肯定也愁得睡不着觉,换谁都得纠结一阵子。可她没钻牛角尖,选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这一下周围人都傻了眼 。 要知道铸造这行当,天天得搬几十斤的砂箱、弯腰翻砂,男生干着都满头大汗,一个小姑娘凑啥热闹?但邢小颖偏就认了这个理,听说材料专业毕业生抢手,她就铁了心要学出个样来。 在高职那三年,邢小颖根本没把自己当女生娇惯着。学校里实践课占了总学分的一半还多,实训基地成了她去得最勤的地方。 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实训车间,别人练一遍的动作,她拆了练、练了拆,反复琢磨。砂箱搬得胳膊酸,她就课余时间跑步练体能;手上磨起水泡,挑破了贴个创可贴接着干。 这份狠劲可不是装出来的,也正因为这股子踏实劲儿,她毕业时拿了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直接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习,这可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机会。 19 岁那年,邢小颖坐着 12 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第一次到北京,踏进清华园时,心里头又慌又忐忑。想想也是,一群千军万马考进来的清华学子,面前站着个高职来的实习老师,换谁都得犯嘀咕。 果然,有人暗地里嚼舌根:“高职生真能指导清华学生?” 这话听着多扎心,可邢小颖没辩解,就认准一个理:把活儿干好就行。 那段日子她压力大到崩溃,在厂房里哭完了接着备课,深夜对着空荡荡的教室,把工具当学生一遍遍地练讲课。为了把课讲好,她还偷偷去蹭老教师的课,把人家的讲课技巧记在本子上反复琢磨。 就这么熬了过来,20 岁的她凭着硬实力正式留在了清华任教,这一教就是 9 年。谁能想到,当初被质疑的高职生,后来成了清华学子眼里的 “宝藏老师”。 她讲课那叫一个精彩,抓起细砂往砂箱里一扔,“啪” 的一声特干脆,填砂、夯实、刮土动作麻利得很。 讲撒分型砂时,她不说那些绕人的专业词,直接说 “就像烤串撒孜然,手腕得快速抖起来才均匀”;讲填砂技巧就比作 “扣篮,既要力气又要准头”。 这么一比喻,再难懂的原理也变得明白如话,连北大的学生都跨校来抢她的课,直呼 “一课难求”。 她的课不光在学校火,传到网上更是炸了锅,单个视频播放量就过了两亿,百万网友给她点赞,连出门买菜都有阿姨能叫出她的名字。 这可不是靠噱头,而是真本事换回来的 ——9 年里她教过的学生快 3 万人,还连续 8 年拿了清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特等奖或一等奖。 2023 年更是评上了清华大学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要知道清华的奖有多难拿,可这个高职毕业的姑娘硬是凭着实力站稳了脚跟。 有人说她运气好,可运气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在清华任教这些年,邢小颖从没停下脚步。2015 年她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两年后拿到学士学位。 工作之余写论文、搞研究,光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就有二十多篇,还申请了专利,2021 年评上了工程师职称。她的办公桌上总有本写得密密麻麻的日历,每完成一项工作就打个勾,从来不敢偷懒。 每学期第一堂课,她都会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高职毕业的,不藏着掖着,因为她知道,真正的底气不是学历证书,而是实打实的本领。 其实邢小颖不是个例,她的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有 13 名毕业生在清华任教,涉及机械、焊接好几个专业。 这背后是学校真刀真枪的实践教学,1632 门课程里一半以上带实践学分,还和几百家企业搞 “订单班”,一万三千多学生靠着这种培养模式找到了好工作。 更不用说国家这几年对职业教育多重视,“十三五” 期间就投了 2.4 万亿元,近 10 年培养了 6100 万技术人才,现在制造业里七成新增人员都来自职业学校。 说到底,邢小颖的故事就是最实在的证明:学历高低从来不是人生的定数。一个姑娘家,从搬砂箱的高职生,到清华讲台上的明星老师,靠的不是运气,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打磨。 那些说 “高职生教不了清华学子” 的人,终究被她的实力狠狠打脸。这世上哪有什么 “不可能”,不过是有人肯下别人吃不了的苦,肯受别人受不了的累。邢小颖用自己的十年,把 “高职生” 这个标签,活成了最耀眼的勋章。

0 阅读:58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