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俄罗斯才打明白:原来击溃敌人基本上没用,还得学中国的歼灭战! 东欧大

蕊蕊聊过去 2025-10-28 17:38:32

打了3年,俄罗斯才打明白:原来击溃敌人基本上没用,还得学中国的歼灭战! 东欧大地炮声隆隆三年有余,一场本该速战速决的冲突,却拖成胶着阵地对峙。俄罗斯军队起初仗着装备优势猛冲猛打,可乌克兰人总能喘口气重组队伍。直到最近,俄方才摸索出门道:光把对手赶跑不行,得彻底瓦解其骨干力量。这不免让人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场冰雪中的较量,中国志愿军是怎么用歼灭战扭转乾坤的? 俄罗斯军队的作战路子,向来有自己的套路。历史上,对付西方列强时,胜仗不多见。拿1812年那场卫国战争来说,俄军靠广袤国土和严冬拖垮了拿破仑大军,可正面硬碰硬,博罗迪诺一役就损失惨重。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封锁黑海,俄军围城守了近一年,最终还是弹尽粮绝签了和约。这些老账摆在那儿,说明俄军擅长防御和消耗,却不长于快速决胜。 转到现代,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拉开帷幕。俄军从多路发起进攻,直奔基辅,意图几天内拿下首都。坦克集群和空降兵齐上阵,火力铺天盖地。可乌克兰靠地形和西方援助,很快就稳住阵脚。基辅外围的推进受阻,俄军撤出北部,转战东部顿巴斯。那里地势复杂,矿山林立,适合打阵地战。从巴赫穆特到阿夫迪夫卡,双方拉锯半年多,俄军虽占了些便宜,但乌克兰部队总能从侧翼抽身,靠北约武器重新集结。 三年下来,俄军尝够了苦头。起初战术重在火力压制和击溃,炮击一轮,敌方败退就收兵推进。结果乌克兰损失的往往是外围兵力,核心旅团溜之大吉。情报显示,乌方重组速度快,2023年春的反攻就让俄军后撤了数十公里。俄高层坐不住了,2024年下半年开始调整思路。顿涅茨克方向,俄军试着多路封锁,切断乌克兰补给线,瞄准敌主力下手。这套路子,跟单纯赶跑敌人大不一样,渐渐显出歼灭的影子。 说起歼灭战,得拉回抗美援朝那段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面对美军飞机大炮,靠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彻底消灭敌有生力量。1950年10月,云山战役中,志愿军一个师穿插敌后,拦头截尾,全歼美骑兵第一师一个加强营。美军坦克纵队被切断,步兵乱了套,缴获装备堆成山。这仗打醒了联合国军,让他们明白,中国军队不是好惹的。 志愿军的打法,源于对敌情的清醒判断。不是蛮干,而是情报先行,选准时机。第二次战役,长津湖地区,志愿军九兵团分多路行动,分割美陆战第一师,冻土上歼灭其大部。美军撤退时丢下成吨弹药,士气低落到谷底。整个抗美援朝,志愿军打了多次围歼,累计歼敌数十万,迫使对方坐到谈判桌前。停战协定签了,鸭绿江边重归平静,这靠的不光是勇气,还有科学战术。 俄乌战场上,类似思路开始发酵。2024年秋,俄军在阿夫迪夫卡外围布下口袋阵,乌克兰一个机械化旅推进时中招,指挥节点被摧毁,残部四散。俄方战报说,这类行动累计瓦解乌军数千,远胜以往的击溃战。为什么俄军现在才醒悟?说白了,早年自信过头,忽略了现代战争的复杂性。乌克兰有北约撑腰,情报共享,补给不断,单纯推平阵地等于白费力气。 从中国角度看,志愿军当年的经验,早被写入军事教材,强调歼灭敌主力,方能速战速决。俄罗斯作为老大哥,对东方军事传统多少有些了解。冷战时,苏军就研究过志愿军战术,现在俄军调整,或许从中取了经。不是抄作业,而是验证了普适道理:战争打到根子上,得断其臂膀。 当然,俄乌冲突根源复杂,西方制裁、能源博弈,都在里面搅和。俄罗斯调整战术,是为了减少损失,早日稳住局面。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对话,反对任何形式的霸凌。志愿军精神告诉我们,保家卫国靠智慧和团结,不是一味硬拼。俄方若多学学这点,或许能更快看到曙光。 如今,顿巴斯战线还在拉锯。2025年春,俄军在卢甘斯克推进,乌克兰阵地火力弱了些。歼灭思路见效,敌方重组难了。可战争无赢家,平民遭殃最多。中国推动和谈,呼吁各方克制。志愿军那代人,用血肉之躯换来和平,我们后辈更该珍惜。  

0 阅读:1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