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中国大陆为什么一再强调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而国民党的基调却是从

蕊蕊聊过去 2025-10-28 17:39:01

蔡正元:中国大陆为什么一再强调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而国民党的基调却是从1937年开始的,根本原因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东北的秋夜,一声闷响打破了沈阳的宁静,日本关东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那一刻,民族危亡的警钟敲响。六年后,卢沟桥头再度枪声大作,全民抗战拉开帷幕。为啥大陆总说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国民党却定在1937年七七事变?这俩时间点间,藏着多少血泪往事? 蔡正元在社交平台上点明,中国抗日最早的武装力量是1931年组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这支队伍的故事,还直接启发了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蔡正元的意思很清楚,大陆强调1931年起点,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为了把日本侵华的全过程串起来讲,让大家记住从局部抵抗到全面抗战的完整链条。国民党那边,基调定在1937年,则是突出国军在正面战场的付出。这俩说法听着像在争高低,其实各有侧重,合起来才是个圆融的民族抗战史。 日本对中国的野心,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早在1920年代末,日本军阀就盯上东北这块肥肉。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爆炸为借口,迅速占领沈阳,然后是整个东北三省。短短几个月,东北就成了伪满洲国。这时候,国民党政府忙着“攘外必先安内”,对东北的沦陷反应平平,没派大军北上救援。可东北老百姓不干了,当地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零星抵抗日军,维护了民族尊严。 这六年间,日本步步紧逼,不光东北,华北也遭殃。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国军第十九路军浴血奋战,守了四个星期。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日军从喜峰口推进,国军在古北口、喜峰口一线阻击,汤玉麟部和张自忠旅付出不小代价。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爆发,傅作义指挥骑兵收复百灵庙,给了日军当头一棒。这些局部冲突,像一串火苗,点亮了全国的反日情绪,为后来全面抗战铺了路。 大陆为什么一再强调从1931年算起?道理简单,就是要还原历史全貌。日本侵华从九一八开始,东北抗日联军是最早扛起枪杆子的力量。1931年后,东北各地冒出上百支义勇军,总兵力达几十万。他们在白山黑水间开辟根据地,破坏日军铁路和矿山,牵制了关东军不少兵力。中共南方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也派人进东北,1936年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等领导的队伍在密林中坚持游击,粉碎了日军多次“讨伐”。这些早期抵抗,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民族抗战的火种。要是只从1937年说起,就等于把东北人民的牺牲晾在一边,那多不公道。 国民党把1937年七七事变当成起点,也不是没道理。那年7月7日,日本驻屯军在卢沟桥挑衅,第29军官兵当场回击,北平、天津外围激战爆发,日本随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火从华北烧到全国,淞沪会战从8月13日打到11月底,国军投入70多万兵力,在上海阻敌三个月,消耗日军精锐。南京保卫战12月拉开帷幕,唐生智部守城一周,掩护政府西撤。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部队设伏,重创日军板垣师团,歼敌万余。这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些战役,国军直接面对日军主力,伤亡惨重,却稳住了阵脚,为持久战赢得了时间。 两种说法听着有分歧,其实根儿上就是侧重点不一样。大陆的叙事,突出侵略的连续性和早期人民的主动抵抗,强调全民族十四年抗战的整体性。国民党那边,焦点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军的血战贡献上,想让大家记住正面战场的惨烈付出。蔡正元说得对,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从不同角度看同一场民族保卫战。东北的星星之火,点燃了华北的烽烟;国军的阵地阻击,又为敌后游击腾出空间。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破坏日军后方,分散敌军兵力。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正是这样内外合力,才把日本拖进泥潭。 要说这背后的逻辑,还得看历史发展的脉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为中国会束手就擒,谁知东北义勇军和联军的抵抗,让关东军疲于奔命。七七事变前,华北事变、绥远抗战接二连三,日本尝到苦头,不敢轻易南下。全面抗战打响,国军在正面挡住日军主力,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则像一把钝刀,慢慢磨掉敌人的锐气。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胜利是全民族的,没法拆分成谁的功劳大谁小。蔡正元的观点,正好戳中这点:争起点,其实是想把自家贡献摆正位置,但历史是整体的,缺一块都不行。 搁今天看,抗日战争告诉咱,面对外敌,内部团结是硬道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坚持,中共在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加上老百姓的支援捐款、支前运输,才铸就了胜利长城。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不是后来编的,而是对事实的尊重。教科书从“八年”改成“十四年”,就是为了让年轻人知道,日本侵华从1931年就开始了,中国人从那天起就没停下反击的脚步。蔡正元一提这事儿,也提醒大家,别让历史叙事变成党派之争,得把全民族的付出都记心里。

0 阅读:2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