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毫不掩饰地宣告,美国不希望成为落后于中国的第二强力量,必须保持对华优势。这番言论恰逢中美在马来西亚达成贸易共识之际,简直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大石头,水花四溅。不过,这场看似针对中国的“决胜局”背后,既有美国霸权护持的战略疯狂,更缠绕着民主党政客的党争私欲——当日本匆忙加入美国稀土同盟时,全球产业链的冷酷逻辑早已注定围堵的败局,就像老猫上锅台,上来容易下去难。 伯恩斯卸任后首度系统阐述对华战略,其言论堪称零和博弈的教科书。他宣称美国必须牢牢掌控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未来赛道,并敦促特朗普政府维持对华半导体管制。他强调美国应联合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组成制华联盟,试图以集团优势抵消中国的地缘影响力。同时,他还将中美刚刚达成的贸易框架贬为不安的休战,要求中方在芬太尼、农产品等领域单方面让步。然而,这位民主党籍前大使的忧国宣言背后,藏着精明的政治投机,简直像猴子爬树,一边往上蹿一边往下瞧。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因党争停摆长达半月,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医疗开支、移民政策上僵持不下,伯恩斯此时煽动对华强硬,既可为民主党塑造更强硬于特朗普的形象,又能将共和党推向对华妥协的火炉——若特朗普对华展现务实姿态,必然遭遇软弱抨击;若坚持对抗,则需承受经贸反噬的代价。 特朗普政府试图复刻冷战同盟体系,但现实却是盟友各怀异心,好比一群鸭子过河,各划各的桨。日本有限投诚,高市早苗政府虽签署稀土合作协议,但日本经济界持续呼吁避免对华脱钩。三菱综合研究所数据显示,日本稀土库存仅能维持3个月生产,且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欧盟摇摆避险,欧盟委员会悄悄搁置了配合美国对华芯片限制的提案,德国巴斯夫、法国空客等企业正扩大在华产业链布局。印度战略自主,莫迪政府拒绝加入对华稀土同盟,印度重工业所需稀土构件仍有80%从中国进口。更讽刺的是,美国自身同盟管理已漏洞百出:特朗普对欧盟钢铝加征25%关税,对日本汽车零部件启动国家安全调查,这种无差别攻击正加速盟友的战略疏离,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美竞争的本质是供应链控制权之争,而稀土正是观察这场博弈的绝佳窗口,好比下棋时盯着对方的王后。美方困局在于,美国与澳大利亚、日本签订的稀土协议,目前仅能解决矿石开采问题。从稀土分离到磁材加工,中国仍掌握78%的专利技术和92%的先进冶炼产能。中方反制则来得干脆,中国商务部于10月28日宣布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打击美国F-35战机雷达与宙斯盾系统的生产链,这招就像打蛇打七寸,精准又致命。时间天平也倾向中国,美国稀土自主计划至少需10年才能形成完整产业链,而中国芯片产业已在28nm成熟制程实现全链自主,正在5G基站芯片领域实现成本下降50%的突破。 这场博弈早已超越贸易争端范畴,演变为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好比龟兔赛跑,但这次兔子还总想抄近道。美国困境明显,政府停摆暴露治理体系失效,加州民主党借反特朗普情绪推动选区重划争夺5个国会席位,党争正撕裂国家凝聚力。中国则展现定力,通过国有资本-举国体制-市场生态三重架构,在新能源、量子通信等赛道构建非对称优势。国资委旗下91万亿国有资产正对半导体、稀土进行逆周期投资,稳扎稳打像老牛拉车,一步一个脚印。 当伯恩斯们在华盛顿沙龙高谈遏制中国时,深圳的无人机工厂正以每小时47架的速度下线产品,宁夏的戈壁滩上铺开全球最大的绿色制氢基地——这场决胜局的裁判,从来不是华盛顿的政治精英,而是产业链的客观规律与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逻辑,毕竟,事实胜于雄辩,行动比空谈更有说服力。 (综合自彭博社、央视新闻、CCPIT国际贸易分析报告)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驻华大使 伯恩斯大使 伯恩斯访谈 威廉伯恩斯 中美断交 美国伯恩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