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英、法、德、意、加等14国,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联合声明!这个迹象很危险,欧洲很可能要腾出手来和老美一起制衡中国了。这事得从俄乌冲突说起。西方一下子冻结了俄罗斯近 3000 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其中 90% 都攥在欧洲手里,光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就托管着大半。
俄乌冲突于2022年2月爆发,俄罗斯军队越境推进,乌克兰迅速陷入防御战。西方国家立即启动经济制裁机制,其中最重磅的一招便是冻结俄罗斯央行海外资产,总额接近30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散布在欧洲金融体系内,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负责托管其中大部分,包括现金存款、债券和股权。俄罗斯的黄金储备也被锁定在伦敦和巴黎的金库中,无法动用。制裁行动迅速展开,美国国务院和欧盟委员会同步发布命令,银行系统内俄罗斯账户被隔离,交易路径切断。这笔资产虽被冻结,却继续产生收益,每年约30亿欧元利息自动累积,流入托管机构账户。俄罗斯能源企业在欧洲的子公司股份同样遭殃,如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德国的管道路由业务,每年分红12亿欧元,现被德国政府暂管。这些措施表面针对俄罗斯侵略,实则测试了西方在金融领域的控制力,为后续操作铺路。冲突持续加剧,乌克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西方援助需求水涨船高,推动了资产利用的讨论。
联合声明的出台源于G7框架下的协调。2024年10月25日,G7领导人发布声明,同意利用俄罗斯冻结资产的超额收益,提供500亿美元贷款给乌克兰。这笔贷款由债券形式发行,以资产利息和分红为担保,欧盟贡献其中35亿欧元部分。参与方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7国核心成员,加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扩展至14国,欧盟和欧洲理事会等机构使总数达17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确认支持,声明强调资金用于重建和国防。协议附加条款规定,若国际法院裁定俄罗斯赔偿,这笔贷款将从资产本金扣除。海牙国际法院已启动相关程序,西方律师团积极推进。俄罗斯外交部强烈抗议,称此举违反国际法,但G7坚持执行。债券发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启动,担保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流动。这次联署标志着西方从单纯冻结转向主动挪用,暴露了其在全球金融规则上的强势姿态。欧洲国家虽主导托管,却在收益分配中面临内部压力。
欧洲内部对资产利用的分歧显露无遗。比利时作为主要托管地,首先表达反对,比利时总理警告此举可能引发俄罗斯报复,威胁本国金融稳定。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批评,指出开启此类先例将损害欧洲投资吸引力。塞浦路斯选择不参与联署,因其银行持有大量俄罗斯资金,一动即伤及本地经济。这些声音反映出欧洲在制裁与自保间的权衡。G7财政部长会议上,部长们讨论加速机制,但东欧国家反复强调风险。欧盟议会于10月22日在斯特拉斯堡投票通过相关决议,电子计票显示支持票勉强过半。德国和法国作为经济大国,推动协议落地,却也承认执行需谨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德国的资产被纳入援助池,股息路径重定向,引发能源企业不满。整体而言,这次声明虽成共识,却放大欧洲联盟的裂痕,短期内资金到位,长期隐患丛生。
声明的深层意图超出援助乌克兰,指向资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和小麦出口大国,其资产冻结被视为测试卡脖工具。西方眼红中国在稀土和锂矿上的优势,中国掌控全球95%的工业硅片产能,美国F-35战机生产线85%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若断供,美国军工链90天内停摆。欧盟今年出台法案,规定中国企业在欧洲矿产公司持股不得超过25%,旨在防止供应链被掌控。加拿大紧随其后,以国家安全为由,2024年下令三家中国公司 divest锂矿股份,总额涉及数亿美元。加拿大政府通过投资审查法强制出售,矿场运营权易手本地企业。这套操作借俄乌之机,改头换面用在中国身上。G7框架下,美欧协调日益紧密,2025年欧盟寻求与美国联盟,反击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欧洲委员会总统冯德莱恩强调需多元化供应链,避免单一依赖。
中国应对措施显示出战略韧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交易量三年增长230%,49国加入本币结算网络,美元霸权现裂缝。中国布局关键矿产,早于西方行动,工业硅片产能稳固全球主导。面对欧盟持股限制,中国企业转向东南亚和非洲投资,分散风险。加拿大锂矿强制出售后,中国转向澳洲和南美合作,供应链更趋多元。2025年中美贸易休战带来稀土供应暂稳,但中国加工92%份额未变。欧洲内部分裂削弱围堵效果,比利时和匈牙利的反对声浪持续。G7声明虽表面团结,实际执行依赖共识。新兴市场反弹加剧,美欧改写规则的野心难遂。全球资金避开欧洲,创新链面临断裂。中国专注守护核心技术和资源,携手多国维护既有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