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的一番言论引起深思:郑丽文称表示,中美这次会谈最为成功的一次,全世界都欠中

烟雨评社 2025-11-01 09:53:04

郑丽文的一番言论引起深思:郑丽文称表示,中美这次会谈最为成功的一次,全世界都欠中国人民一个人情,这似象一句笑话,但深意真的不简单。 先得搞清楚这次中美会谈的背景有多特殊。当时全球经济正处在复苏的关键节点,欧洲通胀率还没压到 5% 以下,东南亚不少国家面临出口下滑的压力,美国自己也受高利率影响,制造业 PMI 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 更让人揪心的是,全球供应链在疫情后还没完全修复,能源价格因为地缘冲突时不时波动,粮食安全问题在部分地区又有抬头迹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互动几乎牵动着所有国家的神经。 大家既怕两国摩擦升级影响全球经济,又盼着双方能在关键议题上达成共识,给世界注入稳定预期。这次会谈能被郑丽文称为 “最成功”,核心就在于中美在几个关键领域的突破,刚好切中了全球的 “痛点”。 比如在全球供应链稳定议题上,中美达成了 “供应链韧性对话机制”,约定定期沟通半导体、新能源、农产品等关键领域的供应链情况,还承诺避免搞 “脱钩断链”,不强迫第三方选边站队。 这对全球企业来说简直是 “及时雨”—— 之前不少跨国企业因为担心中美摩擦,不得不搞 “双重供应链”,成本一下增加了 15% 到 20%,像苹果、三星这些企业,在华工厂和美国工厂的原材料调配一直小心翼翼。 现在有了对话机制,企业不用再为 “选边站” 焦虑,能更安心地布局全球生产。国际供应链协会的数据显示,会谈后一周,全球半导体企业的股价平均上涨了 6%。 不少企业还宣布暂停 “双重供应链” 计划,这背后其实就是对中美共识的认可,而这份共识的达成,中国在推动过程中发挥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 再看气候合作领域,中美这次不仅重申了《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还敲定了 “2025-2030 年绿色能源合作计划”,包括共同研发低成本光伏技术、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互认、在发展中国家联合建设风电项目等。 要知道,全球气候治理要是少了中美这两个碳排放大国的参与,几乎寸步难行。之前几年,因为中美在气候领域的互动减少,不少全球气候项目要么停滞,要么资金不足。 这次会谈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立马表态,称 “中美合作让全球气候治理重新有了 momentum(势头)”。 像非洲的肯尼亚,之前规划的 100MW 风电项目因为缺乏技术支持一直没动工,会谈后中国光伏企业和美国能源公司就联合组队去考察,承诺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当地民众不用再担心用电短缺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中美在气候领域的共识,确实让不少国家和民众直接受益,这或许就是郑丽文说 “全世界欠中国人民一个人情” 的原因之一 —— 中国在推动中美气候合作时,始终把全球共同利益放在前面,没有只考虑自身得失。 还有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议题,中美这次同意重启 “传染病信息共享机制”,约定每月交换流感、新冠等传染病的监测数据,还会联合在东南亚、非洲开展公共卫生培训项目。 之前因为双方信息共享中断,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应对传染病时只能 “各自为战”,比如去年东南亚出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因为没能及时拿到中美两国的监测数据,当地疾控部门延误了防控最佳时机,导致感染人数多了 30%。 这次机制重启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特意提到,“中美合作能让全球传染病防控网络更紧密,尤其是对那些医疗资源薄弱的国家,帮助太大了”。 这些国家的民众,其实都在间接享受中美会谈的成果,而中国在推动信息共享时,主动提出承担 70% 的培训经费,这种担当也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诚意。 当然,也有人觉得 “全世界欠人情” 这话太绝对,毕竟中美会谈的成果还需要时间落地,后续也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会谈确实给动荡的全球局势注入了一剂 “稳定剂”—— 会谈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 3.2% 提到了 3.5%,理由就是 “中美经济政策协调增强,降低了全球经济下行风险”。 世界银行也表示,会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额度,因为 “中美在减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共识,让全球发展合作有了更多可能”。 郑丽文的言论之所以引起深思,关键就在于她点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中国在中美互动中,一直扮演着 “稳定器” 和 “协调者” 的角色,不仅考虑自身利益,更兼顾全球共同需求。 这次会谈的成功,不只是中美两国的事,更是给全世界吃了颗 “定心丸”,那些因为全球局势动荡而焦虑的国家和民众,其实都从中受益, 当大国之间能放下摩擦、寻求共识时,受益的最终是全世界,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值得被看见。 信源:台湾《联合报》:《郑丽文谈中美会谈:全球需正视中国的稳定作用》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