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台北监狱里,除了关着吴石将军之外,还关着一位重要的"罪犯",他是国民

海边观潮客 2025-11-02 22:55:31

1950年的台北监狱里,除了关着吴石将军之外,还关着一位重要的"罪犯",他是国民党第92军的中将刘建修,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的学生。据他回忆,他这辈子见过无数的军人,唯独只有吴石将军,让他在时隔几十年后想起仍然忍不住红了眼。以下是刘建修中将在2009年时回忆吴石将军在监狱里的场景。 1950年,在台北监狱,阴冷的牢房里关押着形形色色的"政治犯"。 而国民党第92军中将刘建修就是其中之一。 他见过太多生死场面,却在晚年回忆时坦言,只有一个人让他时隔几十年仍忍不住哽咽。 此人正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 牢房里潮湿得能拧出水来,刘建修总看见吴石借着铁窗透进来的那点光看书。都到这份上了,这位参谋次长还保持着在陆军大学教课时的习惯,衬衫扣子永远扣得整整齐齐。审讯时特务拍着桌子吼叫,吴石反倒心平气和地分析《孙子兵法》,说得那几个审讯官一愣一愣的。有天深夜,隔壁囚室传来压抑的哭声,吴石轻轻敲着墙壁哼起《满江红》,整个监狱渐渐安静下来。 最让刘建修忘不了的是那个清晨。吴石被押出去时,顺手把叠得方方正正的囚服放在床铺上,就像平时去上班一样从容。走过刘建修牢房前,他停下脚步笑了笑:"刘将军,帮我把那本《战争论》收好。"那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枪声响起来时,刘建修发现自己在发抖——不是害怕,是震撼。他这辈子没见过哪个人能这样面对死亡。 这事让人想了很多。吴石明明可以选择高官厚禄,偏偏走了最艰难的那条路。他在法庭上说的那句"一个人能为理想而死是幸福的",现在听来依然掷地有声。真正的勇气不是嗓门多大,而是明知前面是悬崖还能从容前行。刘建修在国民党军队混了半辈子,见惯了争权夺利的戏码,突然遇上吴石这么个纯粹的人,心里的震撼可想而知。人格力量这东西,隔着政治立场都能感受到分量。吴石用生命证明了一个道理:选择站着死比跪着活更需要勇气,这种勇气能穿越时光,在几十年后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6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