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称:美国对中国实行先进芯片出口管制是为了国家安全,美国不想沦

烟雨评社 2025-11-03 09:55:03

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称:美国对中国实行先进芯片出口管制是为了国家安全,美国不想沦为第二军事强国。 伯恩斯在彭博社的采访里说得很直白,中美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领域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美国必须赢下这些比拼,不然就可能沦为 “落后于中国的第二强力量”。他提到的芯片管制,正是美国维系优势的核心抓手。 要知道,现代军事装备早就离不开先进芯片,从无人机的精准导航到导弹的制导系统,再到人工智能驱动的战场决策系统,芯片就是军事力量的 “大脑”,性能差一代,战力可能就差一个量级。 美国国会研究处 2025 年 8 月的报告也明确说,半导体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底层支撑,管制的真实目的是延缓中国在先进计算领域的能力形成,维持自身领先。 这种管制不是突然加码的,而是铺垫了整整七年。最早特朗普政府把华为列入 “实体清单”,用 “外国直接产品规则” 卡脖子,凡是沾了美国技术的芯片都不能卖给华为。 到了拜登时期,管制范围直接扩到先进逻辑芯片和制造设备,还拉上日本、荷兰一起搞封锁,想从设备端彻底切断中国的先进芯片生产路径。 第二届特朗普政府更矛盾,一边扩大对中国企业的限制,一边又批准英伟达两款 GPU 对华出口,却要抽走 15% 的收益,这波操作连美国国会都质疑违宪,觉得触碰了禁止出口税的红线。 美国的焦虑不是没道理,中国芯片产业的突破速度确实超出预期。曾经被认为难以逾越的 7 纳米制程,现在已经实现规模量产,华为昇腾 910B 芯片性能快追上英伟达的旗舰产品 A100。更关键的是,这些技术进步正快速反哺到相关领域,让美国担心自己的军事技术优势被稀释。 为了保住 “数字缰绳”,美国甚至在出口芯片里强制植入追踪和远程关闭功能,美其名曰 “安全措施”,实则是想掌握随时切断对方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这种操作连欧盟都看不过去,认为违反了隐私保护原则。 管制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扩散。2024 年中国企业采购 AI 芯片时,国产份额已经从两年前的 15% 涨到 35%,越来越多企业怕踩 “后门” 风险,主动转向国产芯片。连一些中东国家都受不了美国的使用限制,转头和中芯国际谈合作,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悄悄被侵蚀。 美国国内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一派怕继续收紧管制会让美企丢失全球市场,反而加速中国自主研发;另一派则坚持要加码,担心放松会让中国快速补上短板。 这种争论让芯片政策变得摇摆不定,但伯恩斯的表态很能代表华盛顿的主流心态:就算牺牲部分企业利益,也要守住军事技术的领先地位,现在的芯片博弈早已超越产业层面,成了军事霸权之争的前哨战。 美国想靠管制筑起技术高墙,中国则在封锁中加速自主突围,国家大基金三期 3440 亿元的投入,正源源不断流向芯片设计、制造等核心环节。这场较量里,没有谁能轻易退场,而伯恩斯的话,不过是把这场无声战争的目标挑明了而已。 美国的顽固思维也决定了它不会轻易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哪怕短期有经贸磋商、局部合作,长期里也会盯着中国的发展动态,一有机会就想设限。但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跟美国赛跑”,而是按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美国越是在路上“下绊子”,越能激发突破封锁的决心。 信源:观察者网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