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中,表面上看47%的关税让我国处于不利地位。实际上,这所谓的47%是

诸葛利剑 2025-11-03 16:40:44

中美贸易谈判中,表面上看47%的关税让我国处于不利地位。实际上,这所谓的47%是按商品种类平均得出的平均关税,若按总出口额度计算,大约在35%左右。而我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大部分为10%,此外还要加征13%的增值税。这意味着,我国价值100元的商品出口到美国后价格变为135元,而美国商品进入我国则变为124.5元。 2018年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3500亿中国货加征关税,中国反击1000亿美货。2025年10月,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会晤,同意将关税从57%降到47%,中国暂停稀土出口限制,恢复购买美国大豆。这反映出双边博弈仍在继续,关税数字背后是供应链调整。 实际关税影响不止表面数字,美国平均关税对中国出口达19.3%,中国对美7.5%,但加增值税后整体负担类似。专家指出,按贸易额计算的加权税率更准确,47%只是类别平均,忽略大宗商品低税,拉高整体观感。中方策略是维持平衡,避免价格战升级。 大豆方面,美国出口曾占中国市场大头,关税后转向南美,但低价美豆回归能压价,惠及养殖业。稀土管制若松动,欧美矿业投资增加,反倒推动全球供给多元化。中方利用缓冲期加强产业链,如半导体和新能源,提升自给率。 2020年1月,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中方承诺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货,包括农产品和能源,美方暂停新关税。但到2021年底,中国仅完成58%目标,受疫情影响。协议缓解摩擦,但核心关税保留。 2022-2024年,双方通过视频会议跟进执行,中国增加大豆和玉米采购,美方维持25%关税于2500亿货品。2025年,新一轮谈判中,特朗普降低10%关税换取中国稀土供应和禁毒合作,贸易顺差问题仍存。 到2025年10月底,中美同意一年内互降关税,中国恢复美豆进口,暂停稀土限令。这显示贸易战从对抗转向有限合作,但技术出口管制未解。协议实施后,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出口转向东南亚,美国转向越南。

0 阅读:180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