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两架坠毁南海的飞机原因已明确,不是电磁攻击,也不是“南海魔咒”,而是……美军

康安说历史 2025-11-03 17:54:15

美军两架坠毁南海的飞机原因已明确,不是电磁攻击,也不是“南海魔咒”,而是……美军自己找的麻烦。这事儿说白了,真不稀奇。两架飞机,一架“海鹰”直升机,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前后脚掉海里,时间差不到一小时,位置也没差多远。你说巧不巧?可别再扯什么神秘武器、电磁攻击了,听着像评书,唬唬外行还行。 2025 年 10 月 26 号那天的事儿,好多人都听说了吧?“尼米兹” 号航母上,一架 “海鹰” 直升机刚飞起来没多久就一头扎进海里,也就半小时光景,一架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跟着也掉下去了,好在 6 个机组人员都被救上来了,没出人命。 这事儿一出来,就有人说是遭了电磁攻击,可咱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这不现实。“尼米兹” 号航母本身就是个武装到牙齿的堡垒,上面装着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24 小时盯着周围的电磁信号,真有攻击早就能逮着痕迹了,可事后查了 237 个信号,全是民用的,压根没异常。 再说了,当时离它最近的中方船只要么在 150 海里外正常巡航,要么就没动武器设备,哪来的什么攻击? 其实查下来原因很清楚,“海鹰” 是主减速器的润滑油漏了,“超级大黄蜂” 是液压系统的密封件老化坏了,俩毛病八竿子打不着,但根子都在美军自己身上。 先说这 “尼米兹” 号航母,都服役 53 年了,明年就要退役的老物件,早该好好歇着了,可美军偏要把它派出来撑场面。 这船的弹射系统原来 400 次才出回故障,现在 120 次就掉链子,船上的电子零件换得比衣服还勤,37% 的备件都得常换,这状态能不出事吗? 再看那两架飞机,也都是 “老胳膊老腿” 了。“超级大黄蜂” 都飞了 18 年,三天前就报警说液压系统不稳,可因为没备件,只能临时糊弄一下,换了零件也没按规矩试车,这不就是带病上岗吗? “海鹰” 直升机更离谱,主减速器是超期用了两年的二手货,漏油的毛病早有苗头,就是没人管。 这可不是个例,现在美军的 “海鹰” 直升机平均机龄都 15 年了,快到报废年限了,六成的 “超级大黄蜂” 飞行时间都超了 8000 小时,比安全线多了 2000 小时,这跟开着快散架的老车飙高速有啥区别? 为啥不换零件不保养?还不是钱闹的。美军把海军航空预算的 60% 都砸在 F-35C 这些新飞机上,老飞机的维护费直接砍了一大块,2024 年光 “超级大黄蜂” 的维护缺口就 12 亿美元,134 种关键零件买都买不到,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这样折腾装备能不出问题吗? 除了装备不行,人也早熬垮了。“尼米兹” 号这次出来都快 8 个月了,比原定时间多了俩月,在阿拉伯海就连续干了 112 天高强度任务没歇着。 舰上的人每天要干 14 个小时,比规定多了 4 小时,事故当天指挥飞机的信号官都连轴转 13 小时了,早超出安全线了。 飞行员更惨,每月飞 42 小时,比平时多 20%,31% 的人都查出疲劳症状,却没人能休息,原计划去新加坡休整 5 天也给取消了,就给 24 小时喘口气的时间。 人都累得睁不开眼了,操作能不出错吗?之前 2023 年 “杜鲁门” 号航母也是这么个情况,8 天摔了两架 “超级大黄蜂”,查出来就是飞行员疲劳、维护跟不上,现在 “尼米兹” 号又重演了这出,根本没吸取教训。 南海这地方的环境也没帮上忙,常年又热又潮,盐雾浓度是温带海域的 3-5 倍,金属零件、橡胶密封件老化得特别快,“超级大黄蜂” 的密封件坏了就跟这脱不了关系,“海鹰” 的润滑油也受影响更容易漏。 可这能怪南海吗?是美军自己非要在这儿天天搞 “自由航行”,把老装备和疲劳的人往这恶劣环境里塞,这不就是自找的? 说来说去,这事儿就是美军自己的霸权野心闹的。为了在印太地区撑面子,航母部署时间比 2010 年多了 40%,休整时间却少了 25%,任务一堆堆的,资源却跟不上,新飞机还没形成战斗力,老飞机先扛不住了。 这种 “既要又要还要” 的折腾,出事是早晚的事,之前 “杜鲁门” 号摔飞机,现在 “尼米兹” 号半小时摔两架,以后指不定还得有更离谱的。 所以别再信那些电磁攻击的瞎话了,美军自己的装备老化、维护缩水、人员疲劳,这三座大山压着,不出事才怪。这哪是什么南海魔咒?分明是美军自己给自己下的套,霸权的包袱太重,迟早得把自己拖垮。

0 阅读:0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