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 你想想,日本为啥敢蹦跶?它赌的就是咱们后院不稳。一个国家真正的底气,不光是航母有多少,导弹多厉害,更关键的是底座扎不扎实。这个底座是什么?就是广袤的农村和数亿的农民。 要是咱们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城市里,把农村搞成空心化,那不就等于把自家的命脉暴露在人家眼皮子底下了吗?一旦有点风吹草动,比如跟日本在东海真干起来了,外部势力一封锁,城市里的粮食、能源从哪儿来?产业链一断,几千万人的就业怎么办? —— 我老家在赣西,去年春节回去,整个村子只剩一条狗和三个老头。田埂上的草比水稻还高,远看像给大地贴了层绿色壁纸。晚饭时,二叔端着碗蹲在门槛上嘀咕:“年轻人都走了,地没人种,万一哪天洋鬼子打过来,城里断粮,我们这儿连鸡都叫不齐。”我当时笑他杞人忧天,现在回想,老爷子嘴里叼的烟屁股比智库报告更有战略味。 温铁军说的“底座”其实就是二叔那半碗剩饭——看起来寒碜,却能救命。日本右翼算盘打得精:只要把你农村掏空心,城市就成了纸扎的灯笼,风一吹就瘪。他们不用核弹,也不用航母,只需在关键航道布几颗水雷,国际粮价立刻翻跟头。到时候北上广深再高大上,也得排队买土豆,二维码扫得再快,也长不出粮食。 有人抬杠:进口粮便宜,何必自己种?说这话的人大概没见过海运被掐脖子。俄乌战争一开打,埃及面包补贴差点崩盘,全球小麦涨价三成,这就是活教材。真轮到东海擦枪走火,美日军舰在巴士海峡一横,运往中国的散货轮保费飙到天价,谁还跟你讲自由贸易?到时候别说大豆,泡面调料包都能炒成理财产品。 再说就业。现在沿海工厂把工序拆成乐高积木,一颗螺丝在越南转一圈,再回中国贴标签,看似高效,实则脆弱。一旦外部掐断某个环节,城里流水线瞬间变停车场。几千万青壮年挤在出租屋里刷短视频,饭钱从哪儿来?回农村至少还有一块地、一口井,饿不死。可如果那块地早被开发区刨成高尔夫球场,井口被水泥封死,他们就只能把怨气打包上街,那画面比战场更扎心。 我大学同学在日本做研修生,回来讲了个段子:东京智库开会,讨论“中国最怕什么”,年轻研究员举手说“怕房价跌”,老教授摇头:“错,怕农村稳不住。”日方把我国空心村数据印成红头文件,一村一页,钉在墙上像作战地图,旁边标注“可接收移民劳动力”或“粮食依赖进口”。听完我后背发凉,原来人家天天研究怎么撬你底座,我们还在纠结学区房。 更离谱的是,有些地方把并村当成政绩,几百万推土机一天推平十个自然村,农民上楼领钥匙,开心得放鞭炮。可物业费、停车费、自来水费接踵而至,地没了,猪也不能养,连晒辣椒都要去地下车库。年轻人照样跑城里送外卖,留下老头老太在二十层高的“新农村”里数星星。温铁军跑基层调研,拍着大腿叹气:“这不是城镇化,是‘城吃村’,把底座当蛋糕切了。” 那怎么办?把年轻人硬赶回种地?不现实。我岳父家去年搞“共享稻田”,城里人线上认筹一亩地,春秋带娃娃来插秧收割,平时由留守老人代管。稻谷不打药,磨米包邮,价格比超市贵一倍,照样被抢光。老人挣了工钱,土地不抛荒,孩子知道米饭从哪来,一举三得。类似的小微试验在云贵川湘遍地开花,规模不大,却像针灸,扎对穴位就能通经络。国家层面再把冷链、仓储、数字金融铺下去,让“回村”不是发配,而是选项,底座自然稳当。 至于日本敢不敢动,得看我们底座牢不牢。航母当然要继续下饺子,导弹也要够远够准,可真正的定海神针是江西的二叔、湖南的稻田、山东的菜篮子。他们稳了,前线官兵心里才有底:就算海上风浪大,后方不会断粮断菜,更不会出现“上海妈妈为抢一棵白菜打耳光”的魔幻新闻。真到那天,日本右翼再蹦跶,也只能在电视机里咆哮,因为赌桌对面的人,脚下是十几亿亩耕地和数亿会种地的农民,筹码硬得跟花岗岩一样。 有人说:农村太慢,等不起。可慢不代表弱,水泥凝固前还要静置二十八天,底座夯实了,楼才能盖百层。急着把农民赶上楼,把农田变园区,等于把钢筋抽出来当牙签,一时爽,后患无穷。温铁军的话听着土,却是大实话:农村不是累赘,是压舱石;农民不是落后生产力,是危机时的战略预备队。真懂这一点,就不会拿城市化率当唯一KPI。 下次再看到“日本又嚷嚷钓鱼岛”这种新闻,先别急着拍桌子骂娘,回头看看自己村里的地还有人种没,河塘还干净不,粮仓里实不实。毕竟,前线硬不硬,得看后院稳不稳;拳头伸出去之前,得先确认裤腰带里揣的不是一包空心饼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