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结婚的头一天费了好大的劲把殷秀梅从东北接到了北京。 那一年,艺术团临时派下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在12月31日之前,将黑龙江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殷秀梅劝到北京。 原因是她被选中参加中央春节晚会的彩排,如果错过这次机会,节目组的整个结构都要调整。 领导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派姜昆去——他曾在黑龙江歌舞团工作过,对那边的环境熟悉,最重要的是,他和殷秀梅私下还有些交情。 “让姜昆去,这事他能办成。”领导拍板时语气笃定。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能干的人”,此时正忙着准备自己的婚礼。姜昆的婚期早在几个月前就定下——1984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 请柬发出,亲朋皆知,婚纱照都拍好了,就等着迎接他人生的新篇章。 当姜昆接到任务通知的那天,是12月18日的晚上。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他刚从婚礼筹备处回来,手里还拿着花店的报价单。 电话那头传来领导的声音:“姜昆,有个任务交给你,你得马上动身去黑龙江。” “黑龙江?”姜昆愣了一下,“现在?可我……” “事情紧急。”领导语气很严肃,“你最熟那边的情况,非你去不可。时间不能拖,必须31号前回来,否则节目作废。” 姜昆张了张嘴,想解释自己的婚期,可看到领导那种“不容拒绝”的语气,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挂上电话,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未婚妻听到动静,问:“怎么啦?” 姜昆苦笑:“艺术团派任务,让我去黑龙江一趟,说服殷秀梅来北京。” “黑龙江?现在都快过年了,路上多冷啊!”她皱了皱眉,心中隐隐有种不安。 姜昆搂着她的肩膀,半开玩笑道:“别担心,我跑一趟就回来,保证不误婚礼。”可他自己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 12月20日清晨,姜昆踏上了去哈尔滨的火车。那时的列车没有现在这么舒适,车窗结着厚厚的霜,车厢里煤炉烧得通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炭味。 姜昆穿着厚厚的呢大衣,靠在车窗边,心里七上八下。他一边盘算着行程,一边看着窗外飞逝的白雪,心想:无论如何,31号之前一定得回来。 抵达黑龙江时,天寒地冻,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雾。姜昆直奔歌舞团,打听到殷秀梅此时正住在团宿舍。可是当他登门拜访时,殷秀梅却面露难色。 “我知道中央想让我去北京,可是我现在真走不开。”她婉转地拒绝。原来,她母亲身体不好,正需要人照顾,她一时无法离开。 姜昆这下犯了难。他既不能强硬,也不能空手而回,只能“软磨硬泡”。 那几天,他几乎天天往殷秀梅家跑,帮着买菜、打水,甚至陪着她母亲聊天。殷秀梅起初只是礼貌地应付,但看着姜昆一心为公、诚意满满,态度慢慢软化。 “姜昆,你快结婚了吧?还跑这么远的地方来,真难为你了。”殷秀梅有些动容。 姜昆苦笑:“没办法,组织信任我,这事我得办成。不然节目黄了,我这心可过不去。” 几天下来,姜昆的嘴都快磨破了,终于在12月29日那天晚上,殷秀梅点了头:“好吧,我去。” 姜昆如释重负,心想这下总算能交差。可新的难题又来了——火车票全都售罄。那时的春运已经开始,买票比登天还难。姜昆带着殷秀梅跑遍了火车站、代售点,甚至托了熟人,仍是一票难求。 眼看时间一点点逼近31号,姜昆急得团团转。最后,他们无奈之下,花高价从黄牛手中买到了两张硬座票。 12月30日晚,他们挤上了从哈尔滨开往北京的列车。车上人满为患,走廊里都挤满了人。姜昆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千万别误点。 火车一路颠簸,直到12月31日凌晨三点,终于抵达北京站。姜昆和殷秀梅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站口时,天还没亮。 他第一时间联系了艺术团,把殷秀梅安全送到宿舍。那一刻,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忙完这一切,他才意识到——自己还要赶去结婚。 他连夜回家换衣服,脸上带着寒风刮出的红印。朋友们看到他回来,都惊讶地问:“你这几天人都哪去了?” 姜昆笑着说:“跑了趟黑龙江,办完公事赶回来了。” 后来有人问他:“那趟黑龙江之行辛不辛苦?”姜昆笑着摆摆手:“那是我婚前最难忘的一次出差——既差点误婚礼,又完成了任务,算是双喜临门吧!”


									
									
									
									
									
									
									
								
qq
那个时候才是姜昆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