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罕见发声中国:若想全球和平,中国必须放弃一样东西!在一个各国都小心翼翼处理言辞的时代,新加坡领导人如此直白地对中国提出要求,确实不常见。他提出的那个“东西”,听起来也颇为抽象——“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 在大国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一种危险的循环正在形成:一国为了自我保护而采取的防御措施,反过来却可能催化全球走向分裂。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2025年10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发出的警告,就集中反映了这一困境。 他要求中国放弃“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这番罕见的直白言论,不仅引发外界关注,更深刻揭示出全球化体系正承受着被撕裂的巨大风险。 尚达曼的发言,实际上是新加坡这个全球贸易枢纽对世界秩序重构的应激反应。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缺乏自然资源,其经济命脉高度依赖通畅的全球产业链与转口贸易。 历史上,这个国家一直以在大国之间寻求谨慎平衡和言辞含蓄的外交风格著称。 此次一反常态地直接点名中国,恰恰暴露了其深层的焦虑。新加坡最恐惧的未来,是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 一个是以美国为核心的技术与金融圈,另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制造与资源圈。这种二元对立结构,将让新加坡赖以生存的“中间人”角色彻底失效,动摇其立国之本。 尚达曼所说的“过度自给自足”,并非简单的粮食安全,而是指中国正在试图构建一个覆盖从半导体、金融结算到矿产资源的全方位闭环。 这一战略选择的背后,充满了被迫应对的色彩。 它源于美国近年来施加的巨大外部压力。 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实施技术封锁,限制高端光刻机等关键设备对华出口,同时联合盟友推动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美国还试图在电池、稀土等关键原材料领域,建立排除中国的小圈子。这些行动让中国感受到了供应中断的现实威胁。 历史上,中国曾希望融入全球半导体分工体系,但供应中断的经历影响了其正常的生产与研发。因此,寻求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成了一种防御性的自保措施,并非主动寻求与世界割裂。 但这种庞大的内部循环体系,在客观上却产生了加速阵营化的外溢效应。 “自保”与“遏制”的相互作用,最终将世界引向一个被不同标准撕裂的未来。这正是尚达曼警告的核心。两大经济体各自构建独立的闭环,意味着全球统一市场与合作网络将受到严重破坏。 可以设想,商业活动将需要遵循两套截然不同的标准。 比如,芯片架构或数字支付系统若出现互不兼容的两套体系,企业的运营成本将急剧攀升。 科技研发的合作也将中断,本可以共同攻克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难题,会因阵营对立而进展缓慢。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如果中美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上各行其是,就会给其他国家带来选边站队的难题。这不仅会给全球消费者带来混乱,甚至可能直接阻碍全球减少碳排放等共同目标的实现。 尚达曼的警告,指向了当前大国对抗逻辑的整体。 要打破这种“自保-分裂”的螺旋,关键在于施压的一方需要率先转变其“遏制”策略,重建互信。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就曾极大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的成本,证明了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持续的对抗最终不会产生赢家,所有国家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这位新加坡领导人的呼吁,是对所有主要参与者避免共同走向困境的急切提醒。 信源:路透社:《新加坡总统警告中国:放弃过度自给自足以维护全球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