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国人之所料,中方刚答应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贸易代表就通告全球,

如梦菲记 2025-11-05 16:07:55

果然不出国人之所料,中方刚答应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贸易代表就通告全球,宣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果然不出国人之所料,中方刚答应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贸易代表就通告全球,宣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操作,让刚刚在釜山会晤上建立起来的那点互信,瞬间化为乌有。   事情本来有个不错的开头,今年上半年美国大豆市场陷入困境,虽说收成创下历史第六高,但最大买家中国却大幅减少采购,甚至在9月份出现了零进口的情况。   美国中西部的粮仓堆得满满当当,有些地方仓库承受不住重压直接垮塌,数百吨大豆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豆农们眼看着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每英亩地要亏上百美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坐下来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会后美国财长兴高采烈地对外宣布,中国同意在年底前采购大量美国大豆,还承诺未来三年保持稳定的采购量。   这个消息一出来,芝加哥的大豆期货价格应声上涨,创下十五个月以来的新高,农场主们总算看到了一丝希望。   中方为了配合这次缓和,确实拿出了实打实的诚意,不光是松动了稀土管制,还暂停了刚刚公布的一些出口限制措施,甚至在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监管上也做了加强。   这些动作摆明了就是想给双边经贸关系回暖创造条件,让市场恢复信心,当时A股都跟着振奋起来,做贸易的企业开始重新规划订单,谁都盼着这场打了好几年的贸易战能消停一阵子。   可惜好景不长,会晤结束还没几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正式宣布要继续推进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这个时机选得实在太精准,精准到让人不得不怀疑,美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更讽刺的是,就在几天前,商务部刚刚通报说美方承诺暂停对海事和物流领域的调查,结果转眼就不认账了。   这套操作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美国人习惯了一边给糖吃,一边挥舞大棒,他们需要中国的采购来安抚国内那些急着出货的农民,让他们在选举的时候投上关键一票。   同时又要用贸易调查这种工具给强硬派交差,维持对中国的技术压制和战略遏制,说白了就是想两头讨好,既要稳住农业票仓,又要在高科技领域继续卡别人的脖子。   可这种精打细算的小算盘,早就不管用了,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把鸡蛋从一个篮子里挪出来,摆到了好几个篮子里。   巴西现在已经占到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七成以上,阿根廷、乌拉圭这些南美国家也分到了不少份额。   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从曾经的接近四成,掉到了现在的两成都不到,这种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美方反复无常逼出来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完全有底气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国内豆粕储备充足,替代作物的研发也在加速推进,供应链的韧性比几年前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真要是把路走绝了,受损失的反而是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产业,事实上今年前几个月,中美贸易总额就在持续下滑,美国甚至被东盟超过,失去了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美国豆农是这场博弈里最无辜的受害者,他们明明知道跟中国保持稳定合作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华盛顿的政客们反复横跳。   化肥和农机的价格因为关税暴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政府补贴杯水车薪根本填不上那个大窟窿。   很多农场主已经撑不下去了,破产的农场越来越多,就连行业协会的负责人都公开呼吁政府别再拿农民当筹码。   从更深的层面看,这次大豆采购本来可以成为重建互信的契机,可美方偏偏要把正常的商业往来政治化,把贸易合作当成博弈的筹码。   这种做法透支的是国家信誉,损害的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当信任被一次次打破,当承诺变成一纸空文,谁还敢跟这样的合作伙伴签长期合同?   中国人讲究一个信字,愿意释放善意,愿意给对方台阶下,但善意不是可以被无限消耗的,这次采购承诺是着眼大局做出的决定,可如果美方继续这样出尔反尔,那就别怪市场用脚投票。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靠的是信任和稳定,而不是威胁和恐吓,谁看清楚了这个道理,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