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芯片】绝大多数芯片(按出货量计算)是在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艺(

春蕴评趣事 2025-11-05 22:25:54

【主流芯片】

绝大多数芯片(按出货量计算)是在 28nm 及以上的成熟工艺(例如90nm、65nm、40nm)上制造的。传统的军用和车规芯片,如控制车窗和电源管理的 MCU 或 PMIC,使用这些成熟工艺确实足够了。

但是,现代的智能驾驶(ADAS)、智能座舱以及先进军事AI应用,它们需要强大的算力,因此必须依赖 7nm、5nm 甚至更先进的工艺。

【技术追赶】

我们可以利用 ASML(阿斯麦)的 DUV(深紫外)光刻机,通过多重曝光(Multi-Patterning)这项复杂的技术,确实可以制造出 7nm 的芯片(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第一代7nm都是这么做的)。

然而,这种方式的工序繁琐、成本高昂,且良品率(Yield)难以控制。这正是为什么台积电在有了更高效的 EUV 光刻机后,就迅速淘汰了 DUV 多重曝光方案。

【技术瓶颈】

台积电和整个行业在迈向 2nm(N2)和 1nm(A14)时,确实遭遇了巨大的物理瓶颈。这包括晶体管架构必须从 FinFET 转向 GAA(环绕栅极),以及必须克服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严重漏电和功耗问题。

【未来推论】

基于这个瓶颈,未来有两种可能:

* 推论一(停滞追赶): 如果行业领头羊(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在 1nm 的物理极限前集体停滞了很长时间,这将为追赶者提供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来缩短在良品率和成熟工艺上的差距。

* 推论二(换道超车): 如果领头羊通过“换赛道”来绕过瓶颈,那么差距就可能在另一个维度被拉得更远。

而现实是,推论二正在发生。

这个“新赛道”主要就是 Chiplets(小芯片)和先进封装(Advanced Packaging)(例如台积电的 CoWoS)。当“摩尔定律”放缓,行业开始通过“像搭乐高一样”堆叠和封装不同的小芯片,来实现性能的飞跃。

因此,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晶圆制造(“纳米”)的竞争,更是先进封装(“堆叠”)的竞争。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春蕴评趣事

春蕴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