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跪在父母墓前,没人替他说话,百年赎罪路却越走越重 2005年,一位七十七岁的

痴梦还 2025-11-06 08:57:23

他跪在父母墓前,没人替他说话,百年赎罪路却越走越重 2005年,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从国外回来,独自去了南京梅花山,他跪在父母的坟墓前,低头磕了三个头,轻声说道:做错了事,就应该接受惩罚,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这次回来就像给自己的人生做个了结,没有人能猜透老人心里的想法,但这个举动被人拍下并传开,引起了众人的议论。 他叫汪文悌,1928年在法国出生,小时候家里过得挺和睦,爸爸汪精卫早年参加革命党,妈妈陈璧君也温柔贤惠,后来到了1938年,他爸爸投靠日本人,全家一下子被人叫做汉奸,那时候他还小,根本不明白政治上的事,但别人已经给他安上罪名,这种身份像影子一样跟了他一辈子。 1945年他17岁,被抓进监狱过生日,没人帮他说句话,连亲戚都躲着他,出狱后被送到香港,彻底和过去断了联系,他不再提起自己的身世,也不参与政治活动,选择学习桥梁工程,后来参与了青马大桥和汀九桥的设计工作,干得挺好,同行也认可他,但他夜里总做噩梦,枕头湿透一片,技术能让他活下去,却擦不掉心里的阴影。 南京梅花山上那座跪着的石像,不是官方建造的,是老百姓自己弄起来的,刻得挺像他父亲,弯着腰低着头,它算不上文物,却成了大家心里的道德审判台,汪文悌去那里跪拜,不是为了替父母求情,也不是为了给自己喊冤,他就磕了三个头,承认这东西存在,也承认这惩罚一直跟着他,他没哭也没解释,只是低头。 有人认为他做得正确,历史学者指出,他是第一个公开区分父母的责任与自己的清白的人,他不为父母辩护,也不强调自己无辜,只是表明态度:他和父亲不是一路人,但另一些人感到不解,觉得他没必要回来承受这些,他弟弟去了台湾,再也没回大陆,他自己的儿子也避开谈论家族往事,一家人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他选择去修桥,这条路挺有意思,造桥是为了连接两岸,他却用一辈子来修补自己心里的裂缝,技术帮他避开政治上的麻烦,可感情留下的伤口,钢筋水泥也填不平,他建的是看得见的通道,心里却总想着那些过不去的坎,这条路他走得很累,但始终没有停下来。 那些伪满官员的后代大多改名换姓,躲到日本或台湾,不敢提起过去的事,只有这个人主动回来,还在镜头前把一切说清楚,他不是为了作秀,而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只怕自己欺骗自己。 直到今天,那座跪像还立在梅花山上,没有人去挪动它,也没有人在上面添加新的文字。2023年有一部纪录片提到这个人,网上出现过一些讨论,但声音不大。关于“孩子是否应当为父母承担过错”,大家仍然看法不一。他的故事没有写进课本,但在网络上有人拿他举例,说明历史的债务有时比人的生命还要长久。他这一辈子,不是正在赎罪,就是走在准备赎罪的路上。汪精卫 父母错误的言行会带给孩子怎样的误导与伤害?

0 阅读:36
痴梦还

痴梦还

感谢大家的关注